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3篇
  免费   1030篇
  国内免费   831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18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613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3776篇
内科学   966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851篇
特种医学   6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395篇
综合类   4462篇
预防医学   2552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2192篇
  15篇
中国医学   2323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526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1061篇
  2013年   873篇
  2012年   1208篇
  2011年   1350篇
  2010年   1172篇
  2009年   1123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1231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郭家燕  黄永杰 《智慧健康》2022,(10):125-128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小儿脑瘫患儿50例,病例就诊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三方面痉挛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各方面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方面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即研究组GMFM与FMFM评分中各运动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痉挛偏瘫型脑瘫可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的痉挛症状,进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冻结肩是常见的肩部疾病,传统非可视化治疗冻结肩效果欠佳。近年来,超声引导具有动态实时定位、无辐射、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在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患者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能提供精确的诊断,也提高了患者中长期的疗效。本文就超声引导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确诊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涉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结合中药药浴疗法,分别评估两组的肌张力及大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改善肌张力,促进大运动功能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相信很多人都试过,睡着睡着,忽然有种踩空或从高处坠落的感觉,接着伸腿一蹬,人立即惊醒了。这在医学上称作“入睡抽动”,60%~70%的人都经历过。有学者认为,这跟人类的进化有关,是从袓先猿类那里遗传下来的习惯。猿类大多生活在树上,为了避免睡觉时肌肉放松,从树上掉下来,大脑就设置了“入睡抽动”的机制,提醒主人该重新调整睡姿,避免坠落。  相似文献   
5.
6.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鹿特丹症状量表(RSC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和RSC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19,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后,其中48例患者可以将呼吸训练器吸至顶部并维持5 s,血氧饱和度均﹥9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对肺癌患者康复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症状评分和术后痛疼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病房手工搬运患者护士发生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工作场所的MAPO指数,并了解工作场所中WMSD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5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6个病区的31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MAPO评估方法、米尺为研究工具,采用现场调查和测量法,对病房手工搬运患者护士发生WMSDs工作场所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MAPO指数将病区分为红灯、黄灯、绿灯3个风险等级,亮黄灯代表有必要执行中期和长期干预计划,亮红灯意味着必须执行短期干预计划。对病房手工搬运患者护士发生WMSD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7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83.6%。265名病房护士中,76.2%(202/265)的护士发生WMSDs。有13个(50.0%,13/26)病区亮红灯,包含158名(59.6%,158/265)护士;6个(23.1%,6/26)病区亮黄灯,包含92名(34.7%,92/265)护士;7个(26.9%,7/26)病区亮绿灯,包含15名(5.7%,15/265)护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PO指数和病房分值是病房护士发生WMSDs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56、1.571;P<0.05)。结论病房护士工作场所发生WMSDs的风险较高,建议从病床类型、床间距、辅助设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职业防护培训方面入手来减少护士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究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对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2例,随机表法分为理筋手法治疗的A组(34例)、肌肉持续牵伸治疗的B组(34例)及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的C组(34例)。治疗4周后统计对比患者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生存质量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有所升高,MAS积分、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A组,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A、B组,C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持续牵伸结合理筋手法对中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起到活血通络、养血舒筋作用,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