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39篇
  免费   2662篇
  国内免费   1827篇
耳鼻咽喉   550篇
儿科学   569篇
妇产科学   661篇
基础医学   2820篇
口腔科学   860篇
临床医学   8465篇
内科学   2796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2173篇
特种医学   19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7241篇
综合类   17155篇
预防医学   3026篇
眼科学   1268篇
药学   6282篇
  50篇
中国医学   5214篇
肿瘤学   53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25篇
  2022年   1104篇
  2021年   1114篇
  2020年   1510篇
  2019年   1510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1077篇
  2016年   1127篇
  2015年   1531篇
  2014年   2740篇
  2013年   2483篇
  2012年   3321篇
  2011年   3830篇
  2010年   3440篇
  2009年   3263篇
  2008年   3768篇
  2007年   3296篇
  2006年   3216篇
  2005年   3507篇
  2004年   2723篇
  2003年   2572篇
  2002年   2050篇
  2001年   1867篇
  2000年   1448篇
  1999年   1160篇
  1998年   981篇
  1997年   933篇
  1996年   917篇
  1995年   778篇
  1994年   664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430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338篇
  1989年   341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心肺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不完全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行常规康复措施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基于常规康复措施之上采用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47例患者为研究组;行心电监测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 Max),行肺功能测定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干预前后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通气量MVV(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行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行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后研究组RHR明显低于对照组,SBP、DBP、SaO2、VO2 Max水平以及干预前后水平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后研究组VC%、FVC%、MVV%、FEV1%水平以及干预前后水平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运动功能比较干预后研究组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ASIA-LEMS评分以及干预前后评分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相较于单纯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法,能够更进一步改善SCI患者心肺功能、增强其下肢肌力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站立、步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辅助治疗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产妇以投掷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清一氧化氮(NO)脑钠肽水平(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4h心率(HR)显著上升,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后24h MAP、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妇顺产后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方面效果较好,可缩短第三产程...  相似文献   
5.
6.
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ies,MDs)是一大类以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受累部位和突变的基因不同大体可分为抗肌萎缩蛋白病、强直性MDs(myotonic dystrophy,MD)、面肩肱型MDs(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肢带型MDs(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ies,LGMD)、EmeryDreifuss型MDs (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和先天性MDs(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肌活检和基因筛查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断层成像技术,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在盆膈裂孔最小平面测量双侧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在最大Valsava状态下三维盆底超声轴平面测量盆膈裂孔面积(LHA)。根据盆底超声扫查结果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比较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会阴体长度以及盆膈裂孔面积(LHA)。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来预测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性能。结果 盆底超声探测肛提肌损伤128例(58.2%),无损伤92例(41.8%)。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54.04±3.85)mm,会阴体长度均值为(22.18±1.82)mm, LHA均值(33.70±2.99)cm2;无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46.77±2.72)mm,会阴体长度均值(22.25±1.76)m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干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全随机地分为常规训练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8)。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的训练次数均为每周6次×4周。并于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分析的指标包括才藤吞咽功能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及咽期通过时间(PTT)。结果:在训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训练治疗4周后的才藤吞咽功能评分、UES完全开放率、PTT均较训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共计6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5.76%)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