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153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来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因其不能很好地反映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一些学者开始展开对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的研究,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风险。有关AQHI的研究发展迅速,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发表了描述当地AQHI构建和应用情况的文献。然而,目前AQHI的构建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地区间未形成统一的构建标准,存在不同地区AQHI可比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AQHI的构建和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AQHI构建方法和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建立本地化AQH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杂志》2022,(18):1341-1350
本专家共识编写组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成效、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急性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收益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 主要发现如下:近年来我国大气PM2.5污染总体防控成效显著, 2020年我国大气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明显, 但当前我国大气PM2.5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暴露于大气PM2.5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亡风险, 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 同时还会显著增加上述两类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持续性PM2.5重污染天气大幅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且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越长、PM2.5浓度越高, 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大气PM2.5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程度存在关联, 其中含碳组分、部分无机盐及重金属元素与PM2.5的健康危害密切相关;大气PM2.5短期暴露可引起反映人群早期健康损害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生物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继而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儿童、老年人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PM2.5暴露的健康损害高于一般人群, 是大气PM2.5污染暴露的脆弱人群;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人群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空气中PM_(2.5)、PM_(10)、SO_2、NO_2污染物每日质量浓度和气温、湿度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联性,以评估4种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宿迁市2018年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数据和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数据并整理成时间序列,建立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以分析污染物浓度和逐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联性。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2018年的大气PM_(2.5)(RR=1.009,95%CI:1.004~1.013,P<0.05)、PM_(10)(RR=1.007,95%CI:1.003~1.010,P<0.05)、NO_2(RR=1.024,95%CI:1.014~1.034,P<0.05)质量浓度(lag04)对门诊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每上升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分别增加0.87%(95%CI:0.42%~1.31%)、0.66%(95%CI:0.31%~1.01%)、2.41%(95%CI:1.42%~3.41%),未发现SO_2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之间的关联(RR=0.999,95%CI:0.982~1.016,P>0.05);在全污染物模型中,NO_2对门诊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R=1.023,95%CI:1.009~1.037,P<0.05),NO_2(lag04)每上升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增加2.28%(95%CI:0.88%~3.71%)。结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 )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其中NO_2导致的风险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我国重点防制的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数据表现出典型的时空特征,利用时空分析方法研究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4—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猩红热月发病资料及相应的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猩红热发病的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变量,将贝叶斯时空模型应用于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CO和NO2是对猩红热发病影响较大的因素,每升高一个单位分别会带来相对风险5%(95%CI:3.2%~6.91%)和1.66%(95%CI:1.05%~2.22%)的增加。比较无时空效应的一般贝叶斯模型的应用效果,贝叶斯时空模型优势明显,在训练集上,DIC = 9 205.526,MAE = 1.06,RMSE = 1.43,在测试集上,DIC = 3 060.089,MAE = 0.92,RMSE = 1.21,皆表现出优异的拟合能力和预测性能。结论 贝叶斯时空模型可有效研究疾病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公共卫生领域对疾病预测及分析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背景与目的:山西省太原市空气污染常较为严重。了解各种类型肺癌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3月—2007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396例肺癌新发病例和465名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利用太原市肿瘤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肺癌病例,配以人群为基础、随机选择的对照,进行病例对照询问调查和环境监测。分析时注意排除病例对照危险因素以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平衡,同时进行趋势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结果: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吸烟者发生肺癌危险度比不吸烟者显著升高(OR=3.75,95% CI:2.39~5.89),特别是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OR=5.01和5.06)。肺癌与吸烟量、吸烟年数、吸烟深度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被动吸烟或长期在厨房使用固体燃料烹饪、取暖等亦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M2.5的研究刚刚开始,尚未发现室内颗粒物的污染与肺癌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太原市居民吸烟仍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固体燃料烹饪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对我国民众健康的严峻挑战。空气污染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已成为一项重要且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死亡。本共识汇总了国内外关于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最新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据,推荐室内使用清洁能源烹饪及采暖、在重污染天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N95防护口罩等措施以降低个体对空气污染物的暴露水平。该共识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对空气污染危害心血管健康的认识,帮助其开展健康宣教和确定未来科研方向,并为相关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室内、外空气污染与≥50岁人群手握力的关联。方法 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室外空气污染以PM2.5平均浓度(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估计)进行描述,室内空气污染通过燃料和烟囱使用情况进行描述,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线性模型分析室内、外空气污染与中国≥50岁人群手握力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手握力为(26.67±0.54)kg。调整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室外PM2.5浓度与手握力呈负相关(β=-0.23,95% CI:-0.31~-0.14)。在农村,相比使用固体燃料(非清洁),使用清洁燃料可以提高手握力值(β=1.41,95% CI:0.36~2.46)。但在城市地区,未发现使用清洁燃料对手握力值有显著影响(β=0.19,95% CI:-0.95~1.32)。结论 室外PM2.5与室内污染合并暴露与≥50岁人群低手握力显著相关,提示了慢性长期空气污染暴露有可能是我国中老年人较低机体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水平和分布状况,研究居室装修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采用酚试剂法测定甲醛,气相色谱法测定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结果宜兴市2012年-2016年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达17.76%,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倍以上,TVOC的超标率达65.88%,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5倍以上。各种污染物的超标率均为豪华装修﹥中档装修﹥简单装修。客厅墙面材质的不同,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没有明显特征。进家具前后污染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宜兴市室内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超标情况严重,并且未见逐年降低趋势,装修工艺、材料、家具、装修后时间等是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OR=1.087,95%CI:1.001~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