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3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971篇
儿科学   354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485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8409篇
内科学   1831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1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46篇
综合类   12087篇
预防医学   2001篇
眼科学   490篇
药学   4829篇
  28篇
中国医学   1185篇
肿瘤学   5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612篇
  2016年   649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1867篇
  2013年   1869篇
  2012年   2542篇
  2011年   2689篇
  2010年   2623篇
  2009年   2475篇
  2008年   2444篇
  2007年   2411篇
  2006年   2031篇
  2005年   2227篇
  2004年   1880篇
  2003年   1767篇
  2002年   1329篇
  2001年   1122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569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416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与分析FOCUS-PDCA理念对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过渡期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FOCUS-PDCA理念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过渡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聚焦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改善;对照组则按原有模式进行过渡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转出后的48 h ICU重返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对ICU患者转出时家属内心感受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ICU转出过渡期管理规范率(86.7%)高于对照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48 h非预期的重返率、发生误吸、意外脱管、人工气道堵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住院期间满意度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OCUS-PDCA理念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结合湖南省儿童医院35年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救治经验,对该病的发展概况、诊断、手术、术后处理、并发症处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防治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失败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入住福建省立医院ICU气管插管拔管后行序贯HFNC的145例患者。根据HFNC成功与否将其分为HFNC成功组(113例)和HFNC失败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HFNC成功组和HFNC失败组患者插管原因(χ2 = 11.224,P = 0.024)、慢性心力衰竭(χ2 = 4.863,P = 0.027)、心脏瓣膜病(χ2 = 6.435,P = 0.011)、呼吸道病原学阳性(χ2 = 8.909,P = 0.003),拔管当天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Z = 2.138,P = 0.03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t = 2.307,P = 0.023),插管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χ2 = 4.153,P = 0.042)和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χ2 = 4.531,P = 0.033),拔管前2 d内中性粒细胞计数(t = 2.170,P = 0.032)、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χ2 = 5.941,P = 0.024)、降钙素原(Z = 2.656,P = 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比值比(OR)= 2.898,95%置信区间(CI)(1.059,7.935),P = 0.038]和呼吸道病原学阳性[OR = 4.617,95%CI(1.463,14.568),P = 0.009]为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8 × 109/L和呼吸道病原体阳性为气管插管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思维导图为导向的规范化手术配合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 6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30 例。对 照组采用规范化手术配合,干预组建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规范化手术配合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规范化手术配合。观 察和对比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手术配合评分。结果 干预组术前准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 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手术配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以思维导图为导向的规范化手术配合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能够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 和手术配合度。  相似文献   
6.
麻醉机器人是当下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按功能主要可分为给药机器人、麻醉技术操作机器人和认知型机器人。给药机器人基于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可进行个体化自主麻醉药物输注;麻醉技术操作机器人主要用于完成气管插管、区域神经阻滞等高灵巧度的临床操作;认知型机器人主要用于识别和判断需要人为干预的临床突发情况,并给出实时建议。未来麻醉机器人的各项功能将被进一步整合与强化,作为麻醉科医师,如何把握这一发展趋势,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麻醉科医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典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本例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就诊后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院我院。气管镜检查气道吸出物及肺泡灌洗液荧光染色提示见宽大无分隔,直角分支菌丝,考虑毛霉菌,并同时培养出根霉,最后微生物(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检查也提示小孢根霉,改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我科室收治的1例小孢根霉致急性侵袭性两肺广泛性感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创通气在儿童呼吸支持领域有了较快发展。无创通气无需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部分呼吸道疾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无创通气不能完全替代有创机械通气。在有些疾病无创通气不仅有着较高的失败率,而且会因气管插管的延误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儿的病死率。在行无创通气之前需评估患儿是否适宜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儿需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生理指标和监测数据的变化,掌握好气管插管的时机,以免造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延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联合MRI对孤立性血管环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血管环的胎儿8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3例进行胎儿心脏MRI检查,观察走行于血管环内的气管有无受压,并以Kappa法对超声检出气管受压及MRI检出气管受压间的一致性进行评定,并随访出生后情况。结果82例孤立性血管环包括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RAA+ALSA组)63例(76.83%,63/82),双主动脉弓(DAA组)16例(19.51%,16/82),肺动脉吊带(PAS组)3例(3.66%,3/82)。产前超声诊断气管受压结果和MRI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3)。随访DAA组生后10例(62.50%,10/16)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RAA+ALSA组生后1例(1.67%,1/60)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PAS组胎儿生后均出现呼吸道症状。血管环胎儿染色体检查检出异常3例(5.56%,3/54)。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血管环并进行分型,MRI对于评估血管环气管通畅性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不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孤立性血管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度BPD(sBPD)指早产儿吸入氧气治疗至少28天,在矫正胎龄36周时需吸入氧浓度>30%或应用正压通气。sBPD可引起患儿后期死亡、心肺功能不全、生长不良、认知落后和运动发育迟缓等。随着我国极早产儿救治成活率的提高,sB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不同患儿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引起疾病的表型存在较大差异,给临床诊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近年国内外诊疗共识均提出,以多学科团队合作对sBPD患儿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中-重度肺实质性病变、大气道疾病和肺动脉高压三种表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支持策略、气管造口术和肺动脉高压的管理。新生儿科医师加强对sBPD的关键病理生理和表型特征的认识,建立多学科团队会诊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sBPD患儿的存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