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13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911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8622篇
内科学   3771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560篇
特种医学   1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76篇
综合类   18027篇
预防医学   9651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6946篇
  36篇
中国医学   3496篇
肿瘤学   5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1786篇
  2013年   1888篇
  2012年   3402篇
  2011年   3991篇
  2010年   3841篇
  2009年   4211篇
  2008年   7774篇
  2007年   6988篇
  2006年   6840篇
  2005年   8550篇
  2004年   4900篇
  2003年   1855篇
  2002年   1879篇
  2001年   1561篇
  2000年   1062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对于跌倒管理现状的自评及以往跌倒事件的回顾性梳理与分析,挖掘现有跌倒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剖析并思考,为今后建立针对不同医疗机构特点的跌倒管理路径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与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31日选择在北京地区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研究期间工作的所有在岗注册护士展开调研,采用《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之临床护士工作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同时针对过去5年间该医院发生的41例跌倒事件展开回顾性分析,发现现存问题,探讨管理新思路。结果:参与自评调查的342名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得分为(242.06±16.21)分,显示出较好的认知水平及预防跌倒的执行力。不同人事编制的护士对陪侍人的宣教工作、不同岗位护士对跌倒标识的管理能力、不同学历护士对病人提供生活用具的意识与能力、不同年龄段护士对后勤部门的协作能力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过去几年间院内发生的41例跌倒事件进行分析,跌倒病人年龄为29~86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ADL评分≥60分者30例,事件发生前的最近跌倒风险评分显示无风险者或轻度风险者36例,无视力障碍者39例,无意识障碍者38例,有陪护者27例。病人自理能力、跌倒风险评估均为较好状态下发生的跌倒事件与护士对自我工作评测的高分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跌倒防范管理自我执行力评价的高分值与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对于跌倒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视性相关,但是跌倒事件依然发生的事实以及尤其是在身体状况较好、跌倒风险低的人群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临床症状观察与评估的科学化开发、跌倒评估系统个性化的改进、多学科合作及病人的共同参与、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合理分工、健康宣教策略的改进等都将是今后跌倒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的代谢参数及临床指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期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94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中期评估结果,比较不同临床指标[β2 -微球蛋白(β2-MG)、双表达、三表达、Ann Arbor分期、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 (IPI)、多维尔5分法(D5PS)评分]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灶累及部位SUVmax的总和(SUVmaxsum)、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和SUVmax下降幅度(△SUVmax)]中达完全缓解(CR)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指标对DCBCL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并对SUVmax与β2-MG、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β2-MG > 2.3 mg/L、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 > 2分、SUVmax > 17.00和SUVmaxsum > 38.60者达CR的比例较低;疗效达CR者△SUVmax大于未达CR者(P均 < 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β2-MG、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双表达、三表达、SUVmaxsum及D5PS评分均与DLBCL患者2年PFS有关(P均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HR = 4.486,P = 0.001)为DLBCL患者2年PFS的独立危险因素,D5PS 评分1~3分(HR = 0.256,P < 0.001)为DLBCL患者2年PFS的独立保护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UVmax与β2-MG(rs = 0.348,P = 0.001)、Ann Arbor分期(rs = 0.236,P = 0.022)和IPI评分(rs = 0.305,P = 0.003)均有关。结论 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与临床指标相关,Ann Arbor分期和D5PS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精神科安全护理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精神科专科医院的42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对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积极反应率59.40%,病人安全文化各维度的积极反应率为29.20%~87.59%,积极反应率优势区域的3个维度为错误的反馈和交流(87.59%)、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85.71%)、科室内部的团队合作(84.07%),待改进区域的4个维度分别为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29.20%)、人员配置(29.74%)、事件报告的频率(41.61%)、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班程序(46.96%)。性别、职务、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是病人安全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事件的报告频率、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班程序领域的改进,提升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提高精神科安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 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2.5且利尿前、后SUVmax的储留指数>15%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利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7±1.58对4.32±1.01、7.04±3.03对4.62±1.84、7.28±2.90对4.73±1.88,t=3.399、3.676、2.660,均P<0.05);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286)。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8~0.865,均P>0.05)。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良性病变患者(t=2.013、3.910、3.554,均P<0.05),而2组患者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81)。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2、3 h比延迟1 h显像的SUVmax高(t=2.220、2.400,均P<0.05)。利尿后18F-FDG PET/CT延迟1、2、3、4 h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延迟2 h显像的特异度[74.5%(38/51)]和准确率[76.3%(61/80)]最高,而延迟3 h显像的灵敏度[84.6%(11/13)]最高。 结论 PCa患者利尿后延迟显像可提高显像效果和临床诊断的效能,利尿后延迟2 h显像的诊断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新生儿的诊疗和救治水平全面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地区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在低气压、缺氧的高海拔地区规范开展新生儿医学临床工作和研究极具挑战。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生存状况和疾病评价等方面尚缺乏基线数据和相关规范。因此,推动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不仅有助于建立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医疗临床规范和标准化管理,同时也将为国家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能谱CT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择期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记录甲状腺癌检出情况,分析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甲状腺结节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5例(31.25%)确诊为甲状腺癌(恶性组),55例(68.75%)为良性结节(良性组),其中囊肿18例,炎症性结节28例,增生性结节型甲状腺肿9例.恶性组40 keV下CT值、90 keV下CT值、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小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水浓度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40~90 keV)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NIC单独及联合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能够有效诊断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