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467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767篇
内科学   610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163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1719篇
预防医学   104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463篇
  2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脑肿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与转归。方法 对2018-11—2019-1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9例脑肿瘤接受脑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3d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通过手术时间、年龄、术后脱水药物使用及性别因素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电话通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来院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4.63%。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52例,年龄1~70(48.59±12.59)岁,手术时间(3.36±1.53)h,男女性别比20∶32,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40∶12。小腿肌间血栓组17例患者年龄35~75(56.00±10.61)岁,手术时间(3.78±1.13)h,男女性别比4∶13,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14∶3。手术时间、性别、是否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在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与发生小腿肌间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通过双下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可发生于脑肿瘤患者术后,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时间、性别、术后是否应用脱水药物无关,与患者年龄有关。肌间静脉血栓在3个月后可以溶解。  相似文献   
4.
周亚威  周贝  顾万发 《解剖学报》2020,51(1):114-123
目的 探讨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发育情况。方法 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对汪沟遗址出土的108例人骨标本的肱骨、胫骨和股骨主要测量项分别进行测量,用Excel 2019软件对肢骨指数、性别二态性和身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肱骨、股骨整体发育水平较同时期对比组强壮,较内蒙古地区对比组弱,股骨中部肌肉附着偏少;两性肱骨粗壮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1 ,P>0.05),股骨粗壮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男性股骨最大长变异范围在40.6~49.4 cm,在对比组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男性平均身高为166.22 cm,变异范围在164.47~167.68 cm。女性平均身高为158.06 cm,变异范围在154.02~160.34 cm;两性身高差异性显著(t=4.96,P<0.01);汪沟组两性差异性指数为5.7%。结论 汪沟组男性肱骨、胫骨、股骨整体比女性强壮,男性上肢发育比女性强壮,下肢强壮程度的差异不大。我们推测汪沟组男性与女性生长过程中获得的营养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确诊为SLE的≤14岁患儿79例(男18例,女61例)的临床资料,对男女儿童首发及主要临床症状、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随访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首发症状及非首发症状中,男童组以发热发生率最高,女童组以面部红斑发生率最高。男童更易出现肾脏和血液系统的损害(P < 0.05),其中蛋白尿发生率较女童明显升高(P < 0.05)。女童更易出现关节痛(P < 0.05)。两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红细胞沉降率的异常率均很高(>80%,P > 0.05)。男童组的疾病活动度在首次就诊及随访至第9年时高于女童组(P < 0.05)。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时间1个月至10年),在男童组中,3例失访,1例死亡,7例病情控制良好,但均需口服较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控制病情,2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狼疮脑病。女童组中,3例失访,5例死亡,34例病情控制良好,其中口服醋酸泼尼松10 mg以下维持的有5例,停药1年的1例,停药2年的2例;4例出现狼疮脑病;1例在患病后第7年出现抑郁焦虑状态并有自杀倾向;2例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绿视;1例在服用激素第3年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不同性别SLE患儿的临床特征、部分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存在差异。男性SLE患儿可能起病更重,更易发生肾脏及血液系统损害,且远期预后可能更差。女性SLE患儿可能更易累及关节。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44-148
目的:研究阴附片、阳附片对慢性心衰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调控作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雌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附子1.54 g/kg组、阴附片1.54 g/kg、阳附片1.54 g/kg组,预防给药1 d后,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状况,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1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慢性心衰组大鼠LVSP、LVEDP、±dP/dtmax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出现断裂,血清Renin、Ang-Ⅱ、AL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组织AT1R 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慢性心衰组比较,阴附片1.54 g/kg、阳附片1.54 g/kg组大鼠LVSP、LVEDP显著上升,心肌组织病理状况有改善,血清Ang-Ⅱ、ALD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Renin水平有下降趋势,AT1R 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阴附片1.54 g/kg使雌性大鼠-dP/dtmax显著升高(P<0.01),阳附片有升高趋势;阳附片使雄性大鼠+dP/dtmax有显著升高(P<0.01),阴附片有升高趋势。结论:阴附片对雌性大鼠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更强,阳附片对雄性大鼠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更强,阴附片、阳附片通过抑制慢性心衰大鼠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存在一定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男、女不同性别患者中差异,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9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检查且病历资料完整,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分析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和女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12例(70%);女性48例(30%),两者之比为2.375∶1。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吸烟、饮酒的发生率低于男性,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高TC、高LDL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在66岁~75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115 695名)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和性别结构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地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平均不合格率为4.93%,各项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ALT>抗-HCV>抗-TP>HBs Ag>抗-HIV,ALT、HBs Ag、抗-HCV、抗-TP和抗-HIV项目各年度之间的不合格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ALT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5:1,HBs Ag和抗-HC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3:1,抗-TP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1,抗-HI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约为女性献血者的2倍。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和献血前征询,从低危、固定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初筛工作,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