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91篇
内科学   69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30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950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36篇
  11篇
中国医学   50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总结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通过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发生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 SC)1例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发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发现肝移植术后由于手术应激等因素, 可能导致患者发生SC;对于循环不稳定者, 可以应用ECMO联合IABP及CRRT治疗,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 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 (1.0~4.0) 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 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 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韩颖 《天津护理》2020,28(2):234
总结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患者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护理经验,严密观察病情,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保持各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定时冲管,做好管路记录,班班交接,适当限制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出现压疮,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是其中的要点环节。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伴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伴休克患者机械通气(MV)治疗时通气压力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常规给予较低通气压力和加强药物治疗;治疗组13例,适当增加通气压力。观察血压、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调整MV后30分钟时,治疗组收缩压迅速由(95±12)mmHg升至(130±15)mmHg(P<0.001),呼吸频率(RR)由(38±11)次/min降至(27±6)次/min(P<0.005),心率(HR)由(126±15)次/min降至(105±12)次/min(P<0.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2小时后治疗组的升压药用量减少(70±15)%,对照组则增加(20±5)%;同时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的PaO2由(81±12)mmHg升至(140±15)mmHg(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的改善。24~48小时内治疗组11例患者(85%)停用升压药,对照组2例(22%)停用。最终治疗组100%的患者好转出院,对照组为45%(P<0.05)。结论与低压力通气相比,适当增加MV通气压力不仅可迅速改善重症心源性水肺肿伴休克患者的低氧血症,也可迅速升高血压,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对双下肢辗轧伤伴挤压综合征并发脑栓塞的患者以心电监护、扩管、抗凝、大剂量抗生素等有效地合理使用药物及急救设备、严密观察病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有效地促进患者意识清醒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抑郁--线索与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与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与抑郁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新的话题,其实,早在1930年代,就有医生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当时叫忧郁症melancholia)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于常人.在40-75岁的抑郁症患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其中40%的死因为心源性的.他们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是普通人的8倍[1].那是还没有抗抑郁药物的时代,因而没有药物影响的问题.这一结局更能反映抑郁症与心脏病在自然病程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to stroke and genetic factor to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METHODS: The plasma Hcy level was measure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ultraviolet detection and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N5,N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was studied with PCR-RFLP assay in 43 patients with cor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42 healthy control. RESULTS: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patients (19.3 +/- 6.0 micromol/L)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13.7 +/- 5.4 micromol/L) (t = 4.16, P < 0.001). There are 3 genotypes, C/C, C/T and T/T, about base-variation of MTHFR gene at locus 677.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subjects with T/T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jects with other genotypes. However, the frequencies of each genotype and allel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CONCLUSIONS: The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i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C-->T mutation at locus 677 of MTHFR gene.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发病特征、病因构成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等方面均有其特点。结论心源性晕厥多见于老年男性,以心律失常性晕厥最常见,发作前后可有明显的症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心源性晕厥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