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从正学术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微知著,多于细微处发现患者存在郁滞,治疗上提倡精细化治疗,深入挖掘攻下药物的性味区别,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攻下方式。同时,张从正还提出了“下法可兼众法”“下即为补”“凡有郁滞者皆可下”等下法思想,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相似文献   
3.
张从正在儿科方面的学术思想,没有系统的论述,而散见于其论著中,其独到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儒门事亲》文中有四穴,即水分、?谷、廉泉、中注。其中水分穴的定位是错误的,应当予以改正,而张从正治疗水湿疾病建议采用直接灸水分穴,并提出此类疾病此穴禁针。三阳络的别名有“?谷”和“骨空”,可治疗循经所过的疾病。《儒门事亲》中的廉泉穴,即是经外奇穴金津玉液,并提出火针此穴治疗火热舌肿为禁忌。虽然“中注”不能明确所指何穴,有“合谷”“阳溪”“大都”等穴的可能性,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运用某些四肢末端的腧穴(如张从正所说的“中注”和后溪)治疗风淫末疾。  相似文献   
5.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一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6.
张子和学术思想、渊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气致病的病因发病学观点;三邪理论;以通为用,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的观点;五志七情,病从心发的观点是张子和的主要学术思想。张氏之学,为明清医家开辟了温病学说的先河,阐发了攻邪与扶正的辩证关系,发展了中医学的治则理论,启发了现代用“以通为用”的观点指导临床。实乃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独树攻邪治病一帜的伟大医家。  相似文献   
7.
戴铭 《四川中医》2002,20(7):3-4
通过对张从正著作的分析研究,发现他论补也有卓见,其论补思想主要有:先治其实,后治其虚,谨慎用补,不尚药补,反对滥用补法;损有余,乃所有补其不足,养生当论食补,谓养首当益胃。  相似文献   
8.
<儒门事亲>乃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撰写,并经其门人润色整理而成.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约生活于12~13世纪.其学术上贯<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并宗法河间.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擅长用汗吐下三法,见解独到,超凡脱俗,被后世推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尊为攻下派宗师.  相似文献   
9.
论张从正对吐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医家张从正全面继承开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吐法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同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吐法使用的一整套经验,从吐法的适应证、用药及服药方法,到吐法的禁忌等,莫不详密周到.从张氏对吐法的运用,归纳出吐法的作用机理:(1)迅速驱除胃脘胸膈的积食,痰饮、毒物;(2)开发腠理,疏散寒热风邪;(3)祛除上部火热之邪;(4)宣畅三焦气机:(5)开上通下,升降阴阳;(6)条畅气血;(7)激发正气,安定脏腑,增强祛邪能力.这些理论与经验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至今仍不失其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从正(约1156~1228),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子和,号戴人。河南考城人。曾任太医,不久辞去。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由于偏重攻法.主张慎用补法.后世称他为攻下派。“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则是其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他强调邪留刚伤正,邪去则元气自复,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笔者西对此做一探微。!张从z与英“叙有余万用以补其不足”的理论病由邪生是张从正学术思想的出发点。他同:“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人.或自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清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