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9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445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592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2920篇
内科学   4884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5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442篇
综合类   8347篇
预防医学   197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665篇
  29篇
中国医学   2180篇
肿瘤学   4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1184篇
  2013年   1164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512篇
  2010年   1406篇
  2009年   1329篇
  2008年   1316篇
  2007年   1285篇
  2006年   1347篇
  2005年   1320篇
  2004年   1145篇
  2003年   1253篇
  2002年   1184篇
  2001年   1177篇
  2000年   1095篇
  1999年   808篇
  1998年   796篇
  1997年   665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258例胃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患者112例(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消化性溃疡组)、胃癌患者48例(胃癌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p基因型并分析其在胃肠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G-17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而G-17水平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消化性溃疡组Hp感染基因型cagA、iceA、baba2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iceA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癌预后差患者中vacA基因亚型m2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结论 Hp感染基因型可能影响胃肠疾病病变程度,其中Hp感染基因型vacA亚型m2可能与胃癌不良预后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可引发多系统病变的致病微生物。根除H.pylori能够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并部分逆转萎缩,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以往临床常采用三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H.pylori的抗药性增强,根除率降低。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链霉蛋白酶可以通过抑制H.pylori生存和影响抗H.pylori抗菌药起到根治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为根除H.pylori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链霉蛋白酶治疗H.pylori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史月 《妇幼护理》2022,2(3):628-630
目的 探究基于认知图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90 例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认知图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比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且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的 SAS、SD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 两组的 SAS、SDS 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 SAS、SDS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认知图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质 量,降低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高血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6月进行体检的人员2809例,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血压及空腹血液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体检人员分为高血压组(n=485例)和非高血压组(n=2324例).比较两组Hp感染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p感染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舒张压(β=0.862,95%CI:0.019~1.706,P=0.045)、平均动脉压(β=0.975,95% CI:0.074~ 1.876,P=0.034)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67,95% CI:1.324~2.099,P<0.001).结论 Hp感染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密切相关,可明显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示积极控制Hp感染有利于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H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尿素[13C]或[14C]散剂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 028名健康体检者年龄以18~44岁为主(45.97%),男性1 560人(51.52%)。Hp阳性者共1 136例,阳性率为3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013)、饮酒(OR=4.450)、家庭成员感染Hp(OR=7.807)、空腹血糖(FPG)异常(OR=2.942)、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OR=3.658)者Hp阳性率更高。结论 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Hp阳性检出率较高,吸烟、饮酒、家庭成员感染Hp、FPG及Hcy异常等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52-1853
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 系罕见散发病例, 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 细胞呈立方或柱状, 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 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 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胃炎诊断与胃病理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1例HP胃炎患者按就诊前是否使用过PPI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使用过PPI治疗超过半年以上)、对照组30例(未使用过PPI治疗),比较2组C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HP抗体分型阳性率、C14尿素呼气试验漏诊率及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胃病理变化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锻炼)、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C14尿素呼气试验漏诊率为77.4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C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2%比96.67%,P<0.001),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比0.00%、19.35%比3.33%,均P<0.05)。长期使用PPI治疗的患者胃病理变化与年龄、嗜酒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 长期使用PPI治疗的HP胃炎患者,C14尿素呼气试验的阳性率极低,容易造成漏诊,同时患者罹患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质增生和胃癌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