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828篇
内科学   268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477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2篇
  5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29岁。因诊断为慢快综合征、改良Fontan术后,拟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与心外科、放射科医师多学科讨论后存在右室心内膜起搏可行性,术中反复造影成功通过上腔静脉-肺动脉到达右室顺利植入心室电极。术后随访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2.
左束支区域起搏因电学同步性佳、术后参数稳定,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选择性左束支起搏、非选择性左束支起搏、左室间隔部起搏及阳极环夺获4种不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患者的电极位置及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行LBBP的患者64例。根据起搏电极位置将患者分为前室间隔组(17例)和后室间隔组(47例);根据术前左心室收缩功能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44例)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 d内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LBBP术起搏电极的定位,并对比分析LBBP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前室间隔组、后室间隔组电极旋入深度分别为(10.6±1.6)mm、(10.3±1.6)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前室间隔组电极旋入点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为(23.9±5.5)mm,后室间隔组电极旋入点距三尖瓣隔瓣根部距离为(24.1±5.3)mm。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术后3个月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LVEF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例患者中,2例可见电极尖端穿透室间隔左心室面,进入左心室心腔,余62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LBBP可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可显示LBBP电极入室间隔的深度及位置,为临床精准定位起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在LBBP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随访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希氏束区域起搏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能够实现电再同步并使双室同步激动。而左束支起搏(LBBP)弥补了希氏束区域起搏(HBP)的不足,操作简单,起搏参数更优。但LBBP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验证,同时儿童生理特点、心脏结构等与成人的差别意味着LBBP在儿童的应用需要作一定调整。文章从左束支起搏的发展历程,左束支起搏的优势、左束支起搏在儿科的应用以及调整进行综述,以探究左束支起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称为“离子通道病”。Nav1.5通道是人类主要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类型,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和传播,由SCN5A基因编码。自从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编码基因SCN5A第一个突变以来,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突变与一系列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如长QT综合征3型(LQT3)、Brugada综合征、进展性心脏传导阻滞(PCCD)、扩张型心肌病(DCM)、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等。近年来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室性心律失常和起搏夺获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阐述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在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起搏夺获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和长QT综合征3型的研究进展,SCN5A功能获得性和功能丧失致病突变潜在的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3例免疫性先天性完全性房室阻滞(CCAVB)的新生儿,20~24周胎龄起病,胎心率35~55次/min,母亲均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激素等治疗胎儿CCAVB无逆转。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即刻及44日龄(校正胎龄36+5周)经剑突下小切口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固定于近右室流出道中后间隔部位。随访3个月至2.5年起搏阈值稳定,心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与体外膈肌起搏对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早期肺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体外膈肌起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体外膈肌起搏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第3天、第7天血气分析结果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3、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天体外膈肌组Pa CO2高于针刺组P 0. 05;治疗后第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7天体外膈肌组与针刺组Pa CO2统计学无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比较,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起搏组相对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 0. 05)。结论针刺足三里及体外膈肌起搏可明显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病程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61-3462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反复晕厥1年入院。既往体健,有少量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35/85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顿,心率83次/分,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3/6级,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QRS时限182ms、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化验检查示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097pg/ml,血常规、凝血全项,肝肾功能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径(LVDD)6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1%,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