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3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34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67篇
内科学   5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51篇
特种医学   2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2685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682篇
  6篇
中国医学   568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作为视网膜上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其对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在实验性近视的形成和抑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信号通路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也备受关注。大多数研究支持多巴胺及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实验性近视的发展; 药理学实验进一步揭示,两条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位点。本文就近年来多巴胺能通路和胆碱能通路及其二者的联系在近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以及近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研究使用最广泛的动物模型是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损伤模型。该模型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这3种模型在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纹状体DA损耗、路易小体形成和运动行为学缺陷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目前关于MPTP小鼠模型是否能够完全复制PD患者的运动障碍表型尚存争议,但该模型仍然模拟了PD的许多方面,是了解PD发病机制以及研发PD治疗药物的重要工具。本文就MPTP代谢特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MPTP小鼠损伤模型的造模方法、病理特点以及运动行为表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36.99±3.59)%、脑钠肽水平(761.05±78.96)pg/ml及心功能等级(3.30±0.12)级均优于对照组的(32.55±3.52)%、(976.51±81.68)pg/ml、(3.81±0.23)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359.1±3.0)m,优于对照组的(311.6±2.9)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助于提升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用药安全性高,临床具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又称Luys体,由法国神经科学家朱尔斯于1865年发现,位于丘脑下部或黑质背侧和内囊内侧,属于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BG)核团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量文献表明,STN在大脑运动皮层-BG-丘脑-皮层神经回路中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因此,无论就解剖位置还是功能角度而言,它都是BG系统发挥调控运动功能的关键点,也是临床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干预区域。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APD)的使用。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TD相关基因为CYP2D6、DRD2、DRD3、HTR2A、HTR2C、VMAT2、MnSOD、HSPG2。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8.
9.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PDA)对丹参注射液中多成分进行负载,构建丹参注射液(SMI)缓释制剂(PDA-SMI)。方法:建立丹参注射液的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3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制备PDA,在pH值2.5的条件下对SMI进行负载,制备PDA-SMI;对PDA-SMI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0.344、0.214、0.262 mg/mL;PDA-SMI对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载药量分别为8.59%,15.90%和20.57%;PDA-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05%,77.57%和63.12%。结论:PDA可以负载SMI的多种成分,载药量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