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9篇
综合类   712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5篇
中国医学   116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细胞因子抑制剂吡非尼酮对神经吻合口处瘢痕形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0 mg/kg、25 mg/kg、100 mg/kg吡非尼酮混悬液灌胃。术后于第4、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测定,然后取材进行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4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低剂量组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1);神经电生理:术后第4周,三组之间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快(P0.05),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术后第4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明显减少(P0.01),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吡非尼酮能明显减少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有效抑制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9年2月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92篇,包含74个腧穴,共使用1494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4.89%)和足少阳胆经(34.74%)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83.13%)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环跳(188)、委中(154)、阳陵泉(143)、承山(117)、昆仑(110)、大肠俞(88)、秩边(87)、悬钟(82)、肾俞(78)、承扶(56)。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循经、局部取穴为主,重视本经配穴及阳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到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方法进行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均降低,疲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臀部疼痛评分、小腿后外侧疼痛评分、PSQI评分及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和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近10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规律性研究,总结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配穴、针刺补泻、电针使用、电针波形的选择、疗程情况等。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整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现代临床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主穴选取频次前8位依次为环跳、委中、阳陵泉、大肠俞、承山、秩边、昆仑、肾俞,针刺配穴选取频次前3位依次为承山、委中和昆仑。针刺补泻最常用平补平泻,电针治疗首选疏密波。临床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为1~2个疗程,1个疗程大多选择为10天,每个疗程间隔2~3天。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童16例、女童72例;平均年龄12(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15~59)个月;双侧17例,左侧63髋,右侧42髋;1髋为髋臼发育不良,11髋半脱位,93髋全脱位。术中行髋关节造影检查,按照Bowen标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IOS是指在人类位髋关节造影平片上股骨头软骨内缘与坐骨外缘的重叠关系,二者重叠为Ⅰ度,相接为Ⅱ度,分离为Ⅲ度。将93髋全脱位按照IOS分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再脱位发生率。结果 1髋髋臼发育不良和11髋半脱位者IOS均为Ⅰ度。93髋全脱位中IOSⅠ度14髋,Ⅱ度39髋,此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无再脱位病例;Ⅲ度40髋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7髋,6髋再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23髋,1髋再脱位。本研究发现Ⅲ度组的再脱位发生率(7/40,17.5%)高于其他两组(P=0.006)。IOS为Ⅲ度的40髋中,闭合复位的再脱位发生率(6/17,35.3%)高于切开复位(1/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P=0.034)。结论 IOS与DDH术后再脱位有一定的关系,IOS为Ⅲ度的髋关节如行闭合复位,再脱位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81-78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配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观察组采取芒针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VAS、BRS-6)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BRS-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BRS-6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椎间盘破裂和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未必能将你击垮。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不适和降低残障可能,通常不需要使用药物。脊椎问题是我们为直立行走付出的代价。脊椎的磨损、撕裂以及重力对椎骨的恒定拉力随着时间推移造成损害。几乎每个成年人在某个时期都有过背部僵硬或酸痛。你可能听过人们使用坐骨神经痛这一词汇描述下背部、臀部和腿部疼痛。"当患者告诉我有坐骨神经痛,他们可能有这两种问题之一:椎间盘突出或渗漏,或椎管狭窄【脊椎管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nuclear factor kappa-B,PARP/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PN模型。建模成功后,抽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甲钴胺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测定神经反应速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NF-κB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选择RSC96细胞建立高糖环境下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预测PARP-靶基因,并通过转染PARP-1进行检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治疗后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显著降低,神经反应速度提高(P<0.05);大鼠实验和细胞实验显示利拉鲁肽给药后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及PARP和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利拉鲁肽抑制了NF-κB的转录活性;PARP-1转染组炎症因子和PARP-1、NF-κ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PARP-1/NF-κB是GLP-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抗炎症作用的重要靶点。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PAR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