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720篇
  免费   28023篇
  国内免费   13381篇
耳鼻咽喉   7476篇
儿科学   3863篇
妇产科学   5750篇
基础医学   15785篇
口腔科学   7690篇
临床医学   118540篇
内科学   43570篇
皮肤病学   2604篇
神经病学   12598篇
特种医学   219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2篇
外科学   79842篇
综合类   228397篇
预防医学   55799篇
眼科学   16366篇
药学   96975篇
  991篇
中国医学   63082篇
肿瘤学   14428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0057篇
  2022年   10211篇
  2021年   11913篇
  2020年   17903篇
  2019年   17738篇
  2018年   6595篇
  2017年   15721篇
  2016年   17011篇
  2015年   20466篇
  2014年   39630篇
  2013年   39474篇
  2012年   50604篇
  2011年   53278篇
  2010年   47937篇
  2009年   45431篇
  2008年   54730篇
  2007年   46925篇
  2006年   43246篇
  2005年   48663篇
  2004年   35914篇
  2003年   34921篇
  2002年   28133篇
  2001年   21917篇
  2000年   15560篇
  1999年   11802篇
  1998年   9436篇
  1997年   8664篇
  1996年   7420篇
  1995年   6328篇
  1994年   4944篇
  1993年   3077篇
  1992年   2522篇
  1991年   2376篇
  1990年   1698篇
  1989年   1727篇
  1988年   526篇
  1987年   506篇
  1986年   340篇
  1985年   231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2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成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adult-screening,HHIA-S)、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digits in noise,DI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分析HHIA-S与DIN在听力损失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本研究招募听力正常者29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38例,按双耳纯音听阈平均值PTA0.5~4 kHz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9例,依次完成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听力损失自我报告、HHIA-S量表以及DIN测试。采用线性相关分析HHIA-S得分、DIN阈值与纯音听阈平均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确定DIN在最佳诊断截点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①本组受试者HHIA-S得分、DIN阈值与纯音平均听阈PTA0.5~4 kHz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P <0.01);②将HHIA-S得分>8分定义为存在听力障碍,结果显示HHIA-S量表发现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为0.684,特异度为0.967;③DIN的最佳诊断截点(cut-off)为-16.1 dB,判断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1,均高于HHIA-S量表及听力损失自我报告。结论 DIN作为一种快速、有效且经济、便捷的听力筛查手段,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成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及听力损失自我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H监测,L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PR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且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和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计算术前外周血NLR值,比较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腮腺良性肿瘤组之间NLR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腮腺恶性肿瘤和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术前外周血NL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NLR值分别为2.82±1.40、1.7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9,P <0.01),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为2.441,敏感性为56.1%,特异性为90.9%。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腮腺肿物良恶性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肿瘤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4DCT(four-dimensional CT)动态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ction,ETD)患者Valsava动作时的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ETD患者15例,无中耳疾病的志愿者15名。使用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和咽鼓管评分量表-7(the Eustachian tube score-7,ETS-7)等方法对所有对象咽鼓管功能做初步评价。嘱患者做Valsava动作,行ADCT动态扫描,记录ET开放过程,重建图像。测量ET数值,判断阻塞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可观察到ET全长,ET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ETD组ET长度和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4.41±2.21)mm vs(40.60±2.20)mm,P<0.01;(168.73±4.66)mm vs(162.88±5.44)mm,P <0.01],前鼓室部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5±0.8)mm vs(5.3±1.1)mm,P <0.001]。结论 ET长度越长、角度越大,越容易发生ETD。ADCT动态扫描可准确评估ETD患者ET阻塞部位,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应证具有指导意义,辐射剂量低,可作为ET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VB)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Child-Pugh评分、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肝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电解质)和影像学检查(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等基线资料均一致。研究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奈洛尔治疗,而对照组长期口服普奈洛尔,根据最大耐受量调整剂量,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hil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炎症指标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改善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肝酶、血钾水平和门静脉流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ild-Pugh评分、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li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可能是肝硬化静脉曲张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内镜干预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方案用于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对妊娠期孕妇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分析。方法选取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妊娠期孕妇常规心电图200例,根据早、中、晚不同孕周进行分组,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观察心电图改变。严格筛选心电图改变符合类肺栓塞。结果200例孕妇,早期妊娠组有0例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0%),中期妊娠组有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3例(4.7%),晚期妊娠组有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14例(16.2%)。分娩后1周内复查心电图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大多自行恢复。结论随孕周进程,类肺栓塞心电图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加强对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孕妇的观察,尤其是对于孕晚期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观察,随诊复查,防止出现病理性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治预防及临产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2种心电图对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90%)高于较常规心电图(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单发、成对性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单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房性早搏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对比,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可检出多种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心肌梗死(MI)后不同病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的 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1 日—2020 年6 月30 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服用 LCZ696 的MI 后心衰患者共150 例,分为并发心衰组,心衰病程≤2 年组和心衰病程>2 年组,各50 例,以治疗后3、6、12 个月 为时间节点进行为期1 年的回访,观察心脏超声指标变化和生存情况,并用Cox 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组患者左心 室射血分数(LVEF)(F=62.111,P<0.01)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F=38.444,P<0.01)分别呈逐渐上升和下降趋势,其中在并发 心衰组的变化最显著,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组间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90.0%、57.8%、35.3%)有统计学意义(字2= 32.754,P<0.01)。Cox 回归分析发现长心衰病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大(HR=10.407,95%CI:3.957~27.371,P<0.001)。结论: MI 后心衰患者早期启用LCZ696 更有利于改善左室重构,无事件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