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17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614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68篇
  2篇
中国医学   317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干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全随机地分为常规训练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8)。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的训练次数均为每周6次×4周。并于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分析的指标包括才藤吞咽功能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及咽期通过时间(PTT)。结果:在训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训练治疗4周后的才藤吞咽功能评分、UES完全开放率、PTT均较训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链式护理模式联合跨理论模型(TTM)干预在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予以TTM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联合链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后3个月)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和吞咽生存质量评估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SS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FCTI评分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 链式护理模式联合TTM干预应用于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家属照护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廉泉、风府、哑门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2周为1个疗程。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AS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6,P=0.000);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在Ⅰ级、Ⅱ级分布占比较多;广义估计方程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法产生的疗效不同,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量表评分、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MBI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吞咽困难(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考虑到PSD的发病率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PSD患者吞咽功能有效、快速的恢复极其重要。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兴起,各项研究层出不穷,为P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从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两大方面对PSD的发生机制、PSD恢复的相关机制、rTMS相关参数的设定、rTMS治疗PSD相关临床实践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的常见病因和食管动力特点及精神心理特征。[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装置对55例NOD患者(NOD组)的食管动力特征进行采样和分析,并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比较分析NO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55)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NOD组中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NEMD)者、贲门失弛缓者、无效食管动力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分别为(18.73±10.09)、(30.91±19.56)、(13.58±7.33)mmHg,食管上括约肌(UES)残余压分别为(14.08±4.35)、(20.12±7.52)、(13.84±5.02)mmHg,完整松弛压(IRP)分别为(9.78±4.46)、(22.06±9.88)、(8.10±4.07)mmHg,远端收缩积分(DCI)分别为2381.23±911.75、2443.87±662.29、699.35±244.81,NOD组各者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D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22.08±3.13)分、(8.05±2.75)分;HAMD评分分别为(23.49±5.13)分、(9.15±3.08)分;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对NOD患者的食管动力特征进行精确的分析,有助于对NOD的诊断和明确病因;且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参与了NO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刘勇  罗瑞 《中国针灸》2020,(2):115-118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