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1篇
  免费   3408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耳鼻咽喉   656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1106篇
口腔科学   582篇
临床医学   7117篇
内科学   2018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947篇
特种医学   24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5753篇
综合类   13310篇
预防医学   3189篇
眼科学   254篇
药学   5252篇
  29篇
中国医学   9091篇
肿瘤学   68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1篇
  2022年   986篇
  2021年   1043篇
  2020年   1439篇
  2019年   1054篇
  2018年   647篇
  2017年   1299篇
  2016年   1320篇
  2015年   1108篇
  2014年   2510篇
  2013年   2480篇
  2012年   3551篇
  2011年   4071篇
  2010年   3728篇
  2009年   2990篇
  2008年   3095篇
  2007年   2722篇
  2006年   2472篇
  2005年   2698篇
  2004年   2269篇
  2003年   1950篇
  2002年   1602篇
  2001年   1313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875篇
  1998年   704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对肛周疾病患者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肛周疾病患者104例,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52例)、研究组(n=5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人文关怀联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90.5±2.8)分、治疗依从性评分(91.2±2.3)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49.8±1.9)分均高于常规组(81.2±3.1)分、(82.4±3.7)分、(56.4±2.2)分,有统计学意义(t=16.0541,14.5659,16.3726,P<0.05);(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8%)高于常规组(84.62%),有统计学意义(2=5.9602,P<0.05);(3)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3.2±0.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9.5±4.8)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8±0.6)分均低于常规组(5.4±1.1)分、(54.2±6.1)分、(3.7±0.9)分,有统计学意义(t=12.1675,4.3664,6.0000,P<0.05)。结论:对肛周疾病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和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对颈型颈椎病功能恢复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针灸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推穴、局部松解和理筋总收"的三步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颈痛量表(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颈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PQ、N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m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疼痛,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产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137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3岁,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8例,中度狭窄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评价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51例(37.2%)发生低血压。单因素分析提示,与CAS术后低血压相关的因素,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在球部、术前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史、尿素氮、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术前存在未控制高血压、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是CAS术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溃疡斑块、术前高血压未控制、术后24 h液体入量较多患者,更易发生CAS术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摘要】 C臂CT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术中影像即时采集,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仍为DSA,C臂CT可提供更多信息辅助动脉瘤诊断。术中即刻获取影像可为支架置放提供参考,较为清晰地显示支架、动脉瘤、弹簧圈等相对位置,这在术后随访中也有相当大的价值。现就C臂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和随访复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表达及其与眩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62例为眩晕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颈性眩晕发生的相关因素,观察血清Hcy、TNF-α及ET-1表达与眩晕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眩晕组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TNF-α及ET-1高表达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眩晕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眩晕组患者血清Hcy、TNF-α、ET-1水平与眩晕残障评估表(DH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血清中Hcy、TNF-α及ET-1高表达,其水平与眩晕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例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颈部锁骨上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1例采用颈部锁骨上下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中未使用椎体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等,颈椎各关节未破坏,颈部活动能力较术前无受限。7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无脑脊液漏。5例术后症状改善;2例术后同侧肢体肌力下降,药物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术后随访9~27个月,平均14.7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术后患侧肢体肌力未见下降,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肌电图示臂丛神经损害好转。结论 对于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无需行颈椎内固定,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导管成功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行栓塞患者11例。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征象。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6例和食管固有动脉6例。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热,其中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食管癌出血,TAE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食管瘘作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特别注意预防。对于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处癌,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支气管动脉及食管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参数监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多参数联合监测下实施CEA治疗的7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颈内动脉返流压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72例返流压≥25 mmHg,3例<25 mmHg;58例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变化,2例轻度降低复通后好转,6例下降超过50%但恢复,5例下降超过50%未恢复,4例下降超过75%未恢复。术中5例使用转流管。术后发生脑卒中2例,未发生栓塞事件。术后1周内复查颈动脉CTA显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均通畅,1例颈外动脉闭塞,1例颈外动脉血栓形成并管腔重度狭窄。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末次随访GOS评分5分74例,3分1例。结论 CE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术中联合监测颈动脉返流压、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是可行的、有效的,可提高C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