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518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373篇
内科学   1322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5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41篇
综合类   2578篇
预防医学   326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353篇
  2篇
中国医学   963篇
肿瘤学   13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1472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140篇
  2005年   1131篇
  2004年   915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不适症状,每个人可能在一生中都曾经历过。在心慌的背后,到底哪些是一过性的生理现象?哪些隐藏着心脏疾病呢?本期“直播间”,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宗楽,为您说说心慌背后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2.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 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 ± 8.3)和(9.7 ± 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 ± 4.9)和(11.2 ± 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共病是老年人群较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总结梳理老年人群共病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探讨相应策略对于老年共病人群的临床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共病管理研究实践、共病诊疗模式、共病用药策略、共病医护团队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共病管理研究方案、推广应用老年共病评估工具、开展共病共有病因及机制研究、制订共病管理规范性指南/共识、借鉴中医学"以证统病""整体观念"思想、融合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开展共病早期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应对策略,综合展望共病领域后期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测序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逐渐增加。本文系统地总结了AD的GWAS,发现自2009年以来共报道了11个AD的GWAS,以欧洲人群居多,仅见1个在中国汉族和1个在日本人群的报告。这些GWAS共发现36个染色体区域上76个SNPs与AD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关。相关基因主要与表皮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这些发现为AD的精准分型和治疗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治疗4周、8周、12周后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测定平均血糖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检测2组治疗前后胰岛α细胞功能(AUC_(Gln 0~8 min))和胰岛β细胞(HOMA-β、AUC_(Ins 0~10 min))情况,同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FPG、MBG、SDBG及治疗12周后的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MBG、SDB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和对照组治疗8周、12周后的AUC_(Gln 0~8 min)和HOMA-β、AUC_(Ins 0~10 m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黎明现象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黎明现象发生率,并有利于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并发心房纤颤(AF)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SFP患者79例为CSFP组,根据是否发生AF分为AF亚组26例,非AF亚组53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8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FP组尿酸、左房内径(LAD)明显增加,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NN、SDANN、PNN50均降低(t/P=2.379/0.019、3.618/0.000、14.148/0.000,2.204/0.045,2.158/0.032,2.411/0.014、2.284/0.027、1.974/0.040)。与非AF亚组相比,AF亚组LAD和Lg(NT-proBNP)水平均升高(t/P=4.522/0.000、7.008/0.000),而左室射血分数、SDNN值均下降(t/P=-4.422/0.000、-4.870/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g(NT-proBNP)是CSFP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412,95%CI 2.317~116.279,P=0.005)。结论 CSFP患者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NT-proBNP水平是CSFP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手术(NOSES)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接受NOSES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9例采用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手术前后应激因子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62 d vs. 3.31 d,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E-选择素、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E-选择素、ET、sVCAM-1、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16%vs. 18.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ES直肠癌根治术可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学根治目的,且可减少应激因子的表达,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360°全方向72个声源测试设备,初步研究耳科正常人水平声源定位特点。方法 选取耳科正常人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4±7.2)岁,使用360°全方向均匀分布的72个扬声器进行声源方位辨别测试,统计正常人整体声源定位能力,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值。 结果 听力正常人声源定位图像大致呈现出两个“十字交叉”的组合图形,镜像处理后呈现为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计算RMS为(20.4±3.5),相较未经镜像处理前(52.7±16.2)有大幅度下降。本组受试者前场、后场、左场、右场4个区域的定位正确的次数比例均值分别为60.52%、38.69%、31.55%和37.70%,前场定位正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3个区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后场、左场、右场定位正确的次数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常人的水平声源方位辨别存在前后镜像现象,水平方向上前场(-45°~45°)声源定位能力最佳,左右场和后场的声源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岛叶三层现象(TA)的急性坏死性脑病(ANE)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个确诊为ANE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为男性,4.5岁时以惊厥、意识障碍起病,1岁时有热性惊厥史;头颅磁共振示对称性多灶性损害,岛叶存在TA。家系中有6例患者,起病年龄6月龄至50岁,主要以发热后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及意识障碍起病,3例因惊厥持续状态死亡;免疫治疗及能量支持可改善预后。基因检测发现家系RANBP2基因变异(NM_006267;c.1754 CT[p.T585M])。结论首次报道TA可出现于岛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