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18篇
内科学   49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1416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6篇
  7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ssex-Lopresti损伤是指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脱位及骨间膜损伤,通常由前臂受轴向暴力导致。该损伤发病率低,诊疗难度高,若诊疗不及时,通常导致前臂轴向不稳定,从而引起患者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对前臂稳定性的理解加深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关于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研究。该文就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通肝素或比伐芦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09月-2018年9月于北京阜外医院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术前予普通肝素100 IU/kg抗凝治疗,观察组术前予比伐芦定0.75 mg/kg静脉输注,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至手术结束2 h。通过激活凝固时间(ACT)来评估两组药物的抗凝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给药后5 min、给药后1 h及术后0 min,两组患者的ACT结果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h及术后2h观察组的ACT结果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从给药到手术结束,观察组的ACT达标率为58.3%。而对照为31.3%,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693,P0.001)。术后30 d,观察组的出血时间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787,P=0.181);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2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53,P=0.615)。结论对于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而言,比伐芦定相对普通肝素的抗凝效果更好,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及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华骨科杂志》2022,(9):555-562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 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 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 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 男20例、女9例, 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 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 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 男24例、女6例, 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 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 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 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 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分为无斑块组(Ⅰ)67例、稳定斑块组(Ⅱ)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Ⅲ)57例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 CD40L水平。结果高危组血清s 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各亚组间血清s CD40L水平比较:Ⅰ组<Ⅱ组<Ⅲ组[(3.489±0.820)mg/ml<(3.600±0.697)mg/ml<(4.011±1.074)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CD40L(OR=1.788,P=0.037)是影响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 CD40L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清s CD40L可能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促使其由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方向发展;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s CD40L水平较高者,应早期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以此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苏合香穴位敷贴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东莞市大岭山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苏合香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比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8%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合香穴位敷贴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29-133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分别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与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心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对象唯一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被形象地称为"英特网上的条形码",如同贴了标签的商品,数字对象一旦被分配一个DOI号,无论它处于英特网上的任何位置,通过DOI都能够找到它,因此解决了传统网络标识系统的不稳定性,实现了更有效的网络链接。DOI技术将成为国际上数字出版界构建数字信息交换平台的首要选择。美国出版协会(AAP)于1998年创建了DOI以来,制定了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解析系统,目前在出版界得到了广泛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