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4篇
  免费   1785篇
  国内免费   768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364篇
口腔科学   1237篇
临床医学   4312篇
内科学   1280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423篇
特种医学   18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534篇
综合类   5996篇
预防医学   1419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2222篇
  45篇
中国医学   985篇
肿瘤学   170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909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620篇
  2016年   743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1373篇
  2013年   1356篇
  2012年   1674篇
  2011年   1807篇
  2010年   1598篇
  2009年   1474篇
  2008年   1666篇
  2007年   1320篇
  2006年   1222篇
  2005年   1221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早期自然死亡率极高。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效果明确,但创伤巨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些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术创伤及围术期病死率明显下降[1]。但部分复杂病例的TEVAR,比如部位复杂(累及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和形态学复杂(短瘤颈、弓型不佳、迷走锁骨下、右弓右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断层成像技术,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在盆膈裂孔最小平面测量双侧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在最大Valsava状态下三维盆底超声轴平面测量盆膈裂孔面积(LHA)。根据盆底超声扫查结果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比较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会阴体长度以及盆膈裂孔面积(LHA)。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来预测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性能。结果 盆底超声探测肛提肌损伤128例(58.2%),无损伤92例(41.8%)。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54.04±3.85)mm,会阴体长度均值为(22.18±1.82)mm, LHA均值(33.70±2.99)cm2;无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46.77±2.72)mm,会阴体长度均值(22.25±1.76)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扫描,根据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ASL异常灌注面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根据患者发病至首次MRI检查时间(T)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T<6 h)和急性期(6 h≤T≤24 h)。记录患者中心梗死区、IP区与IP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MRA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灶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48例患者3D-ASL异常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显示存在IP区;MRA显示颅内某支主干动脉节段性狭窄,远端血管明显变细甚至消失,部分显示血管无明显异常。患者不同区域CBF、ADC值比较:中心梗死区  结论  3D-ASL联合DWI、MRA检测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IP区的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利于梗死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荧光细胞(HFC)和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诊断恶性腹水的价值。方法选取202例出现腹水的患者,依据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腹水组(36例)和良性腹水组(166例),分析HFC和SAAG在良、恶性腹水组中的分布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效能。结果恶性腹水组高荧光细胞绝对值(HF#)和高荧光细胞百分比(HF%)均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组(P=0.0000、P=0.0001),SAAG水平显著低于良性腹水组(P=0.0000)。HF#、HF%和SAAG诊断恶性腹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04、0.770。单项指标分析时,HF#和SAAG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66.9%、69.8%和88.9%、62.0%、66.8%,HF#和SAAG串联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8%、80.1%、79.7%,HF#和SAAG并联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4%、48.8%、56.9%。结论HF和SAAG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升高,更有利于恶性腹水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短回波序列(ultra?short echo time,UTE)评估软骨终板(cartilage endplate,CEP)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下腰痛患者进行UTE序列及常规腰椎磁共振序列扫描,选取其中85个CEP。将所得到的UTE图像处理成更清晰的UTE CEP图像,并通过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来评价图像质量。在UTE CEP图像的基础上,参考Rajasekaran分级并根据CEP及骨性终板的形态将终板分为6级。两位肌骨放射方向医师独立评估终板损伤,评估结果应用Cohen’s kappa分析检验一致性。最后评估85个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结果:UTE CEP图像的SNR及CNR(平均SNR:33.06±2.92;平均CNR:9.4±2.08)高,证明图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两位肌骨放射医师独立评估6级终板形态的Cohen’s kappa系数为0.816。85个终板中34个存在Modic改变,Cochran?Armitage分析示终板损伤与Modic改变间存在线性趋势(P < 0.000 5)。结论:UTE成像可能会成为临床上评价CEP损伤较为有效的方式。评估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发现损伤越严重的终板越容易出现Modic改变。  相似文献   
8.
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作为海外中医英译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英译事业及中医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马万里的英译从"三维转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中医英译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9.
金鑫  张岩  魏亚娟  张洁  白川  田刚 《心脏杂志》2022,34(6):683-687
目的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P)手术前后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 方法 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5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LBBP组(n=30)和RVOP组(n=26)。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以及左室同步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RVOP组LV-GLS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左心室16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均P<0.01);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TAPSE(P<0.01)、3D-RVEF(P<0.05)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随访,LBBP组LV-GLS值高于RVOP组(P<0.05),左心室16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16-SD(P<0.05)、Tmsv16-SD%(P<0.01)、Tmsv16-Dif(P<0.01)、Tmsv16-Dif%( P<0.05)均明显减小,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TAPSE(P<0.01)、3D-RVEF(P<0.05)高于RVOP术后组。 结论 早期随访显示相较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方式,左束支起搏在改善左心室机械同步性更具优势,可维持良好的左心室及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 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