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77篇 |
免费 | 5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129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811篇 |
内科学 | 421篇 |
皮肤病学 | 49篇 |
神经病学 | 122篇 |
特种医学 | 182篇 |
外科学 | 364篇 |
综合类 | 1964篇 |
预防医学 | 654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1247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782篇 |
肿瘤学 | 28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311篇 |
2014年 | 625篇 |
2013年 | 620篇 |
2012年 | 739篇 |
2011年 | 741篇 |
2010年 | 633篇 |
2009年 | 577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378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胸膜腔感染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且近些年其发病率是逐年上升的.并不是所有的胸膜腔感染都合并肺部疾病,许多患者并不能在胸腔积液中发现病原微生物.一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及时诊治而演变成复杂性胸腔积液,甚至脓胸,影响了治疗的结局.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治疗要根据细菌的特征、胸腔积液生化分析,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和必要的胸水引流.胸腔积液特征,特别是pH值,是评估胸腔积液性质非常有用的指标.纤溶剂能够促进胸水引流和疾病恢复.如果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如电视辅助胸腔镜、开胸胸膜剥脱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14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5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鉴别诊断组、2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PLT计数、PCT,分析PLT计数、PCT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PLT计数、PCT在NSCLC与良性病变鉴别的价值,比较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不同时期的PLT计数、PCT.结果 肺癌组PLT计数、PCT均高于对照组和鉴别诊断组(P<0.05);鳞癌患者PLT计数、PCT均高于腺癌患者(P<0.05),Ⅲ期 、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均明显高于鉴别诊断组及Ⅰ期NSCLC患者,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显著高于Ⅱ期NSCLC患者(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计数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32、0.653;PCT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14、0.636.在21例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中,化疗4个周期后 、肿瘤复发或进展时PCT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PLT计数、PCT可能与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密切相关,且对鉴别肺部良恶病变有一定的价值;化疗可能通过抑制骨髓功能使PCT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miR -10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方法检测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miR -101的表达水平,以5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miR -10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肿瘤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 miR -101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淋巴转移、脉管侵袭、远处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miR -101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miR -101表达水平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miR -10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中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等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关系。说明 miR -10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其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生物学标志,并可为子宫内膜癌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Notch信号通路是一个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重要信号通路,其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 Notch信号的上调、下调或结构的改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目前的各项研究共发现4种Notch基因( Notch1-4)表型,通过与其配体( Jagged1、Jagged2、Delta1、Delta3、Delta4)结合而产生作用。 Notch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Notch基因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包括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降脂药物,对心血管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认为他汀在癌症治疗中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其实验机制为他汀类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或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降低肿瘤转移等作用.因而,他汀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在防治肿瘤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可预防龋病.氟化物的防龋机制体现在降低釉质溶解度,促进釉质再矿化,抑制细菌代谢和菌斑形成,影响牙体形态等方面.氟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主要有氟的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前者包括饮水氟化:将饮水中的F-调整到适宜质量浓度,使其能预防龋病,又不会导致并发症;食盐氟化:以食盐为载体加入氟化物;牛奶氟化:将适量氟化物添加到牛奶中以预防龋病;氟片和氟滴剂:兼有局部和全身的双重作用,以全身作用为主.全身用氟有优点有缺点,需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后者包括个人用氟: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牙线和茶叶水漱口等多种方式;专业用氟:氟溶液涂布、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含氟泡沫、含氟材料和缓释氟材料等.局部用氟在临床及家庭预防中较为普遍,防龋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同机融合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够将解剖显像与功能显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定位准确率的同时还可以对疾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兼具了SPECT灵敏度高和CT特异性、分辨率高的优点,因此,对很多疾病如脑梗、TIA、癫痫等缺血性病变的病灶定位、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以及正常脑功能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多出现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大多造成溶骨性破坏,由此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如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转移到骨组织中的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乳腺癌细胞通过分泌PTHrP,促进RANKL分泌并减少OPG合成,造成RANKL/OPG的比例失调,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造成骨质溶解,骨基质中的TGF-β大量释放又反过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分泌PTHrP。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骨转移中的"恶性循环"研究进展,以期为以此"恶性循环"为靶点的骨改良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 ~12岁高度近视患儿5 a的近视进展情况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5 ~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6个月~1 a随访一次,每例入选患儿在初次检查及每次随访中均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眼底检查及眼轴测量等.结果 52例患儿每年近视进展(-0.66±0.43)D,其中双眼近视进展者32例(61.5%),单眼近视进展者4例(7.7%),双眼近视平稳者16例(30.8%).初始近视度数-6.0~-9.0D组、-9.0~-12.0D组和>-12.0 D组患儿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6.4%、68.8%和42.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组和无高度近视家族史组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8.2%和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间近视进展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1例(78.8%)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34例(65.4%)≥0.8.初始近视度数-6.0~-9.0D组、-9.0~-12.0 D组和>-12.0 D组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的比例分别为95.5%、75.0%和57.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年有较快的度数增长,初始近视度数和高度近视家族史是其危险因素,多数高度近视患儿能保持较理想的BCVA. 相似文献
10.
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大幅上升,为了达到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医学界正致力于各类新药和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搜集了国外近几年相关文献,主要从新型肾素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双重阻滞剂等方面予以阐述,为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