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篇 |
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基础医学 | 69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44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药学 | 5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中药组单纯口服醒脑解郁胶囊,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口服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西药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1d为1个疗程。观察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g中药加认知行为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导致的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创伤事件主要为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2008年汶川地震;也有部分为灾难,如矿难、车祸等。在医院门诊病例中,较多见亲人去世、车祸等事件致病。国外常见战争、恐怖袭击、车祸、性侵犯等。国内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河北地区经历创伤事件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认知情况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入院时即行认知行为疗法。分别在入院时和术后二周,采用Beck抑郁问卷(DBI)、Beck焦虑问卷(BAI)、自动想法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 DAS)调查两组患者认知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DBI、BAI、ATQ与DAS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 P<0.01)。观察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的早(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升高(P<0.01),且比观察组更显著。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识,缓解术后患者心理焦虑,促使患者术后自觉进行早期活动锻炼,并积极主动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7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以氟米松软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43例)予以氟米松软膏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复发状况。结果治疗4周末治疗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治疗组痊愈率63.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41.9%、97.7%,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氟米松软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手动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纳入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术后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结果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Core 30 Questionnaire,QLQ-C30)总分以及各个项目的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纳入患者1645例,认知行为护理组832例,对照组813例.与对照组比较,行为认知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为认知疗法可以降低患者术后QLQ-C30各个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权威的指南性文献对于临床医生科学规范地开展临床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国际上少有正式发表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1998年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发表了一份耳鸣诊疗纲要,2000年美国听力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AAA)在听力学网站上公布了耳鸣诊治的听力学指南[1],其后未见更新版本,较近的是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想法本身,而认知解离重视的是想法、情绪、体验和个体的关系。通过改变这种关系来改变其功能——也就是通过改变“想法”发生的语境,从而改变“想法”的功能。根据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若能改变语言和情境的错误连接、削弱语言的影响力,个体会更好地处理好自己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调节当下的行为,因此得以减少由僵化的思维或行为规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后抑郁,又称产褥期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PND)是指达到抑郁诊断标准的非精神疾病的中度或重度抑郁发作,可开始于或延续至产褥期[1].通常发生在产后46周,也有研究表明初产妇产后四年患PND的风险最高,主要症状为:哭泣、疲乏、焦虑、意志消沉、过度自责自卑及应对婴儿不适当等,对产妇自身、婴儿、伴侣及其家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7].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14.5%,在发展中国家为13.0%,曾经患有PND的产妇再次发作的风险可高达20%~30%,使PND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8-9].居家认知行为疗法(in-hom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H-CBT)正是在这一新的护理需求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运用IH-CBT对产后家庭访视中出现抑郁的产妇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收益.本文将对产后抑郁IH-CBT概念内涵及主要内容、实施模式、测评工具、干预效果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行为疗法只强调行为的变化,而很少关注认知过程,实际上行为如果发生变化,认知不会一成不变。认知和行为不仅常常结伴而行,也可互为因果。例如,抑郁症病人总是把事情看得过分严重,易将别人的无意与善意理解为有意和恶意,于是就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显然,要矫正病人的行为,势必要矫正他的认知。一些心理治疗学家就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性障碍,以秋冬季发作、春夏季缓解为特征.每年约有5%的美国人患SAD,症状持续时间占全年的40%.虽然该病病情受季节限制,但相关的抑郁症状却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秋冬季前实施治疗可起到预防作用.日光灯疗法耐受性良好,治疗后1~2周大多数患者病情会有所改善;为避免复发,日光灯疗法应持续至冬末,直至春季或夏季.抗抑郁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CBT)也是合理的治疗方法,已证实与日光灯疗法同样有效(见表1).鉴于治疗方法在有效性方面区别不大,可根据患者意愿制定一线管理方案[1].SAD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组合性障碍,以秋冬季发作、春夏季缓解为特征,可发生于其他季节[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