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83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8篇
  6篇
中国医学   18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将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划为对照组,26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痰痂形成率、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排痰,减少痰痂形成率及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脑外伤与中青年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为老年脑外伤的救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救治的51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A组(中青年脑外伤组,共24例)和B组(老年脑外伤组,共2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颅内血肿的发生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记录51例患者入院时GCS分数.结果 B组患者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51.8%(14/27),病死率为11.1%(3/27),并发症发生率为48.1%(13/27),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27例患者的GCS评分为(7.0±3.2)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外伤相较于中青年脑外伤来说,具有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的临床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处理患者颅内情况,并尽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使其能够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外伤急性开颅手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处理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44例,均接受急诊开颅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72例.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比较两组的干预结果 .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2.16±3.19)d、手术时间(87.16±20.17)min、血肿清除率(90.31±11.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8.73±4.46)d、(152.31±32.41)min、(75.39±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急性开颅手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处理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鼠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体系的变化。方法:利用改良的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小鼠TBI模型,使用亚甲基蓝法检测血浆及脑组织中内源性H2S浓度。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CBS)在小鼠TBI后不同时间(1 h、6 h、12 h、1 d、2 d、3 d、7 d)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组织内源性H2S浓度在小鼠TBI血清、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变化趋势一致,呈先降低后升高。TBI后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CBS表达随着外伤时程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内源性H2S在TB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轻中度脑积水组(42例)及重度脑积水组(18例),对所有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5.2%;18例重度轻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55.6%,两组总有效率为83.3%。组间比较轻中度脑积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度脑积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GCS评分显著增高,V/BP值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重度脑积水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则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轻中度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较重度脑积水患者更佳,因此临床上对脑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应及早发现并予以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对大鼠脑外伤后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IMP在大鼠脑外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体质量为250~350 g的SD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 向侧脑室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μL;TIMP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向侧脑室注入TIMP 10μL。将生理盐水组及TIMP组大鼠利用颅脑瞬间旋转模型致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每组分别于制作脑损伤模型后1、3、6、24、72、168 h共6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大鼠5只,取三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标本,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9、caspase-3表达,并比较分析同一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少见凋亡神经细胞,受损伤两组中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IMP组各时间点凋亡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受损伤两组中 MMP-9、caspase-3有明显表达(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IMP组中在各时间点 MMP-9、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及MMP-9、caspase-3表达的变化,而TIMP能抑制MMP-9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使抗凋亡作用增强,减少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表明其对脑外伤后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SI)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意义,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SI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总结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CSI评分越高,CPIS评分越低,CSI与CPIS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CSI和CPIS评分对脑外伤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病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损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HLA-D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了解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PVS)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实验组即PVS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受IFN-r或LPS刺激后,其所表达的HLA-DR的变化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外伤后PVS病人外周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IFN-r或LPS共孵育刺激后,其HLA-DR的表达水平皆有显著升高(P<0.01),但对脑外伤后PVS病人来说,其HLA-DR的表达仍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的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张力性气颅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紧急处理和预防。方法 对 1 3例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紧急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紧急钻孔排气术后症状立即减轻 9例 ,昏迷 3d内逐渐清醒者 7例。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 2~ 3周内完全吸收。治愈 1 2例 ,长期昏迷 1例 ,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对于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原发病无法解释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要高度警惕张力性气颅的发生 ,头部CT可协诊。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紧急钻孔排气治疗重要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外伤后脑室出血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沦外伤后脑室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30例病人通过连续CT扫描,部分做了手术。结果脑内血肿破入脑室11例,侧脑室出血 16例,1例为脉络丛出血,另2例为迟发性脑室出血。讨论研究本组表现建议分为4型:原发型,继发型,混合型,迟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