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4篇 |
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65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40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5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9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针刺阿是穴、手三里、曲池及合谷穴,同时采用理筋、点穴、牵伸等手法进行治疗。结果参考Verhaar 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评估标准,28例患者有效率为93%。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快速、独到的功效,治疗方法简便、经济,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旨在探究肌肉效应贴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将210例肱骨外上髁炎症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肌肉效应贴,第2组采用氟比洛芬巴布膏,第3组则采用肌肉效应贴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观察患者使用后药物贴敷情况、患者关节疼痛情况评估、患者关节局部肿胀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使用药物后,患者的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两种药物使用过程中,贴敷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但是肌肉效应贴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使用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前两者减轻幅度明显,关节局部肿胀消退快.结论 肌肉效应贴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有效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0侧上肢穿经伸肌总腱的血管神经束进行了观测,并用 H.E、Weil 髓鞘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神经束的组成结构。讨论了此血管神经束与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5例,并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5例,21例治愈,15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满意,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安全性好,适宜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结合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接诊先后顺序,单号为观察组51例,双号为对照组51例,两组治疗重点均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上。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混合液局部注射结合针刀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7例复发。结论玻璃酸钠注射结合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重点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上,疗效肯定,逐日递增,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圆肌压痛点与局部痛点联合阻滞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混合液,联合阻滞组(n=35)分别阻滞患臂小圆肌压痛点与局部痛点;痛点阻滞组(n=33),只对肱骨外上髁处局部痛点阻滞。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效果评价显示,联合阻滞组与痛点阻滞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86%和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圆肌压痛点与局部痛点联合阻滞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降低肱骨外上髁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