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总数30人的健康正常受试者纳入研究,按照表格法随机分为生物反馈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生物反馈组20人,对照组10人。该试验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作为反馈方法,记录两组试验前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每次生物反馈试验后间隔3天,作为一个生物反馈阶段,总共进行7个阶段。结果生物反馈组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试验前、后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脉动指数则低于对照组(P <0.05)。生物反馈组在试验前、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随着生物反馈次数的增加而增快(P <0.05),而脉动指数则随之而降低(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增加正常人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降低其脉动指数,且随着生物反馈次数的增加而呈现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8例,其中90例接受了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设为治疗组,78例予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Kegel运动,设为锻炼组。结果:治疗组及锻炼组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锻炼组(P=0.01);治疗组与锻炼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有差异(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锻炼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EMGBF)组、痉挛肌(STE)组。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EMGBF组加用Myo 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STE组加用痉挛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量化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GBF组MAS量化评分、踝关节ROM指标均治优于STE组(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较痉挛肌更能显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对脑卒中的治疗需求越来越迫切,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往往比下肢缓慢,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上肢功能训练尤为重要,我们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次/d,每次30min左右。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额肌肌电值的变化,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调查其心理状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患者额肌肌电值、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和P〈0.01)。收缩压自治疗第2周起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自第4周起明显降低(P〈0.01),并持续至治疗结束时保持相对稳定(P〈0.01)。而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降低患者肌肉紧张度,改善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组加生物反馈治疗,1组加模拟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每天1次,治疗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每次生物反馈治疗前后测额肌电值、心率、血压,以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1)SCL-90评分,2组比较治疗4周末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2)额肌电值:入组时2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肌电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快,可迅速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3)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将偶数号产妇纳入研究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电测肌电值、尿失禁发生率、子宫脱垂改善效果及产后3个月性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肌力>Ⅲ级的产妇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肌力>Ⅳ级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子宫脱垂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产妇性高潮、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产后性功能,有效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