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后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并观察患肢静脉频谱图和血管二维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见患者血管走行恢复平直,静脉瓣活动柔软,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变化可见不同程度的起伏.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静脉回流速度提升(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较小,静脉回流速度较快(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及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及4w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反应时(choice stepping reaction time,CSRT)及下肢关节膝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peak torque,PT),同时了解治疗的过敏性与安全性情况.结果 (1)患者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向前、向后的CRS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的屈、伸肌群PT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组内前后CSRT及PT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可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与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8例,按年龄、性别及体重及急慢性期等严格配对后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4例。在入选时、治疗5d及10d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综合功能(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作评估,同时对过敏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入选时两组膝骨性关节炎VAS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治疗组VAS和LKS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两组VAS和LKS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S评分趋向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改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照组只进行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级(JOA)积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肌骨超声(MSUS)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JOA积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VA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肌骨超声探查局部肌肉厚度均有所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联合艾灸疗法对骨科术后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骨科术后患者40例,入选患者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同时接受肌内效贴和艾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艾灸治疗。采用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以及便秘诊治效果分级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所有入组的40例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0天的干预。观察组患者8 h内首次排便率为4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观察组便秘临床痊愈率(50%)高于对照组(5%),整体便秘诊治效果分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择时艾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骨科术后功能性便秘,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提高的效果,观察其24小时的维持效应。方法:将40名男性大学生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人,对照组和干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组使用肌内效贴作为干预手段,对躯干竖脊肌群和大腿股后肌群分别使用两条放松贴法的"I"形肌内效贴进行贴扎。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后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结果:(1)在坐位体前屈值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5.52±1.93 cm)比较,干预后即刻(9.54±3.83 cm)、干预24 h后(9.94±3.7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6.11±2.87 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6.04±4.50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在脊柱弯曲活动度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66.46°±11.30°)比较,干预后即刻(80.92°±12.67°)、干预24 h后(79.14°±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72.01°±14.12°)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71.51°±13.40°)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以增加脊柱弯曲活动范围,提高坐位体前屈值,继而改善人体柔韧素质,且在24小时内持续改善人体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 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 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趾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 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  相似文献   
10.
肌内效帖布是一种新型贴布,具备延展性好、质地薄、防水透气、皮肤适应性好等特点。国内近几年逐渐开始广泛使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多项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有缓解疼痛、增强肌力和肌耐力相关作用。与传统疗法相比,肌内效贴扎为纯物理疗法,较传统疗法更为简单、廉价、安全等特点。文章主要概述肌内效贴的基本特点、治疗原理、对慢性下腰痛的作用,并分析目前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