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光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8-2019,2021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 ,属于保护性抑制。如果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 ,或生理功能紊乱 ,均可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 ,称之为睡眠障碍。“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 ,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是医学研究人员根据近年来对睡眠研究的最新结果所提出的新观点。健康专家认为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其中睡眠对于人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 ,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 ,使人体产生新的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群体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是常见的老年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睡眠障碍疾病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心理疾病等,睡眠障碍与这些疾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国家对于养老事业给予积极的支持,随着养老服务机构的兴起,养老机构老年群体的睡眠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增加和完善养老服务中心的睡眠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国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位治疗仪结合抚触疗法对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83-2285
目的 评价电位治疗仪结合抚触疗法对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分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均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增加电位治疗仪结合抚触疗法.疗程开始前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入睡时间、PSQI、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自觉症状改善,入睡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电位治疗仪结合抚触可有效治疗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进而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脑电仿生刺激仪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45±2.69)分、(36.42±6.77)分、(43.28±7.66)分,低于对照组的(9.02±2.79)分、(40.23±7.41)分、(48.22±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松弛疗法治疗老年期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中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针灸结合松弛疗法及口服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口服帕罗西汀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为95 . 8%。结论:针灸结合松弛疗法与帕罗西汀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而没有帕罗西汀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章继刚 《广东医学》2020,41(17):1805-1810
目的分析睡眠障碍老年患者采用虚拟认知训练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其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在进行睡眠障碍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虚拟认知训练,观察组患者予以虚拟认知训练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SAS得分、SDS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在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活动障碍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活动障碍方面得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SAS得分以及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得分以及SD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在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以及总分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以及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8.00%、88.00%(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满意度分别是98.00%、86.00%(P<0.05)。结论睡眠障碍老年患者采用虚拟认知训练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睡眠障碍(失眠),观察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1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27例,分别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组);口服奥沙西泮治疗(药物治疗组);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皮质醇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并根据患者入睡时间及总睡眠时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认知行为治疗组为62.96%,药物治疗组为70.37%,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1),认知行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7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均较高,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失眠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其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均显著升高,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血清水平,提高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一的认知行为治疗组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