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智宏  叶倩  孔叶平 《中国康复》2016,31(3):229-231
<正>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负重、行走都依赖足部正常的生物力线。异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可导致骨小梁不同程度的微骨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易使骨小梁发生软骨下骨硬化及囊性等改变[1],从而导致力的分布不均,降低人类正常情况下对行走能力的控制,引发各种不适症状[2]。研究表明,足部功能异常将直接影响到膝关节、髋关节、脊柱以及相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分为超声组、鞋垫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超声组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鞋垫组患者给予矫形鞋垫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穿戴矫形鞋垫基础上辅以聚焦超声波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足踝功能量表(FAOS)对3组患者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FAOS量表各维度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亦显著低于鞋垫组水平(P<0.05);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观察组FAOS量表疼痛评分[(78.20±10.44)分]、日常活动评分[(82.55±7.54)分]、运动评分[(47.85±16.06)分]及生活质量评分[(58.05±21.2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5±0.68)分]显著优于超声组及鞋垫组(P<0.05),同时超声组疼痛VAS评分[(2.60±0.59)分]亦较鞋垫组疼痛VAS评分[(3.00±0.7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步行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聚焦超声波治疗或单一矫形鞋垫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5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 联合组(n=51)、冲击波组(n=53)和矫形组(n=49)。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 击波治疗,矫形组采用矫形鞋垫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持续行走时间、疗效及足底筋膜厚度。结果: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周时 冲击波组高于矫形组,2周和3个月时联合组低于矫形组(P<0.05);1个月、3个月时矫形组与联合组均低于冲击波组 (P<0.05);3组治疗后行走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足底筋膜明显变薄(P<0.05);联合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其它两组,矫形组的治愈率高于冲击波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确切,值得 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穿戴定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Biomechanics, ICB)矫形鞋垫结合医学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中短期疗效, 探讨该康复治疗手段的价值。
方法 选取诊断为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医学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穿戴定制的矫形鞋垫进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足踝功能量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进行测量, FAAM评分由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motor ability)分量表评分组成。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及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 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 0.01);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 观察组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 0.01)。
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纠正下肢足底压力改变, 调整足弓生物力学; 在医学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运用该疗法, 相比传统医学运动康复训练, 对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有更佳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ICB)矫形鞋垫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ICB矫形鞋垫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6月后进行内侧纵弓(MLA)、支撑相各分期、足弓指数(AI)、步长、步频、步速、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指标检测。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MLA、支撑相各分期、AI、步长、步频、步速、GMFM-88、BBS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对照组右MLA、支撑相早、中、末期、AI、步长、步频、步速、BBS、GMFM-88的D能区和E能区与观察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2.571、0.827、1.449、1.670、3.512、3.202、5.828.5.585、2.675、4.721、2.345,P<0.05);3)治疗后对照组左足内弓角与观察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结论 ICB矫形鞋垫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提高双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可作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的辅助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4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91.7%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78,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分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GMFM(E功能区评分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9.27,P<0.01),治疗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后偏瘫步态均有所改善(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步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 ESW)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ESW联合矫形鞋垫治疗、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1周内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后4、8周,两组VAS评分和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W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矫形鞋垫对扁平足患者行走支撑期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采用矫形鞋垫辅助治疗扁平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招募24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以足印法区分足型,其中12名扁平足者为扁平足组,12名正常足者为正常足组,根据扁平足组足型及行走足底压力特征定制矫形鞋垫,测试加入鞋垫前后的扁平足组与正常足组极简鞋行走时步态支撑期各阶段的相对时长、足底压力及髋、膝、踝运动学参数。结果:(1)在支撑期各阶段相对时长中,扁平足组着地阶段相对时长低于正常足和扁平足组+鞋垫干预后(P<0.05);在离地阶段,扁平足组相对时长高于正常足组(P<0.05)。(2)对于足部功能,扁平足组鞋垫干预后承重阶段足部受力偏移小于正常足和扁平足(P<0.05);在离地阶段,扁平足组矫形鞋垫干预前后压力中心轨迹斜率无显著性差异,均小于正常足组(P<0.05)。(3)对于下肢功能,在着地阶段,扁平足鞋垫干预前后与正常足的踝、膝、髋关节角度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承重阶段,扁平足鞋垫干预前后髋关节伸展角度均大于正常足组(P<0.05);在离地阶段,扁平足组膝关节角度变化大...  相似文献   
9.
成人扁平足导致的足部过度旋前可造成下肢力线改变并影响下肢关节运动功能,从而引起疼痛并增加运动损伤风险。矫形鞋垫是一种以恢复人体下肢异常力线结构为目的的辅助功能矫形器,也兼具缓冲减震、增加本体感觉等作用。内侧楔形鞋垫(MWO)能矫正扁平足患者的下肢力线,改善踝、膝、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并缓解下背部疼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矫治扁平足。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关于MWO矫治成人扁平足的文献报道,发现合理应用MWO可改善扁平足患者足部过度旋前,从而影响下肢各关节运动及下肢肌肉活动,对缓解扁平足人群在特定运动时疼痛及预防运动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矫形鞋垫对青壮年女性足部疾病患者足底压力的即时调整效应。 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运用Platform FreeMed足底压力分布测量装置,评估20例接受矫形鞋垫矫治的青壮年女性足病患者分别在赤足(BF)、配穿普通运动鞋 (SH)、配穿普通运动鞋+矫形鞋垫(SI)三种状态下于静态站立、动态最适速度(CWS)匀速步行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并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评分、主观舒适度量表评估患者在上述状态下主观体验。 结果 ①静态站立时,患者在SH和SI状态下合共最大压力[(0.71±0.14)和(0.70±0.14)kg/cm2]、平均压力[(0.30±0.04)和(0.28±0.04)kg/cm2]均较BF[(0.95±0.18)和(0.43±0.07)kg/cm2)]显著减少,合共接触面积、前-后足接触面积均较BF状态下明显增大(P<0.01);SI状态下,前-后足冲量百分比差值[(13.70±11.58 )%]较SH状态下[(21.00±11.14 )%]、BF[(25.10±16.44)%]显著减少(P<0.05);②CWS匀速步行时,SH和SI状态下的合共最大压力和平均压力均较BF状态时显著减少(P<0.01),合共接触面积均较BF状态时显著增大(P<0.01);而SI状态下,中足触地面积[(23.31±9.91)cm2]及冲量百分比[(15.68±6.19)%]均较BF状态下[(12.16±5.56)cm2和(10.77±6.96)%]、SH状态下[(17.95±10.02)cm2和(12.51±6.15)%]显著增大,而中足与前、后足的冲量百分比差值则较其它两组显著减少(P<0.05);③3种状态下的即时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SI状态下的即时单腿站立舒适度(1.87±0.55)、足弓部舒适度(1.53±0.60)较其它两种状态时明显改善(P<0.05)。 结论 矫形鞋垫可即时改善青壮年女性足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主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