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2年内规范8个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比较2006、2007年1620例病人与2004、2005年1620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后2年较前2年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减少护理纠纷与差错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护理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晨会点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不定期晨会点评,无点评流程和具体时间规定;2013年4月~2014年4月,实施每日点评,按制定的晨会点评流程,规范点评内容,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主持,责任护士汇报所有分管患者情况和需关注事项后,组长点评,护士长补充点评,将点评内容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上,时间控制在10~15min。比较实施晨会点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晨会点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会点评促进了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防范了风险的发生,强化了护士的质控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静脉输液流程再造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按传统输液流程进行输液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对照组(n=40例);选择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改变传统输液流程,采用分段操作的方法,由辅助护士先行挂液和输液前宣教,再由专职输液护士为其进行评估穿刺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实验组(n=4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缩短,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院目前的质量评价指标仍以终末质量指标为主,缺乏对环节质量的控制,同时,护理质量指标主要反映基本操作效果,而不能反映专科护理效果和护理行为。本文探讨内分泌科专科管理方法,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机制在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率管理中的实践提出6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2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改进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法护理。结果:改进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改进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心内科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促进心内科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老干部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1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119例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技能、责任制模式、开展心理护理实践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现医、护、患、家属、机关“五满意”目标。  相似文献
7.
廖美英 《全科护理》2016,(9):895-896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睑板腺按摩联合中药熏眼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脂质缺乏型干眼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眼科门诊已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脂质缺乏性干眼症病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复发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脂质缺乏性干眼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门诊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记录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有效降低脂质缺乏型干眼症的复发率,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90名患者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00名患者为改进组,对改进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组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对改进组患者麻醉前做好解释工作,规范插入导尿管,正确选择拔管时机,完善护理制度,观察比较改进前后留置导尿管感染率、患者的尿道刺激反应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组感染10例,感染率为10.0%,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0.05);改进组患者出现0级和Ⅰ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7.0%、73.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Ⅱ级和Ⅲ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改进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为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为98.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预防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感染,减轻患者的尿道刺激反应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914-2915
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留置导尿管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医院进行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观察组(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感染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感染的发生率为26.67%,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6.67%,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全麻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干预,不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有效减轻了术后患者尿道刺激的反应的强度,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配置2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预检分诊,观察组给予CQI模式门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及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候诊有序性、分诊正确性、就诊优先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候诊环境、预检服务、等候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模式应用于门诊预检分诊中,可有效缩短患者耗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