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及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模拟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及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实施模拟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和综合技能训练,观察3个月。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舒适度问卷、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筛选量表、自知力问卷、大体疗效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人组时所有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并配合技能训练,可提高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577-577
尽管脑卒中康复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脑卒中康复技术进展不大.康复效果没有大的改观。为此,探索脑卒中康复的新途径、新思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牛雪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87-189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偏瘫侧肩痛会导致患者病情复杂,使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妨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行走和上肢功能康复治疗进展。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妨碍了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维持,患者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新技能.阻碍了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肩痛对脑卒中康复效果成负性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可以防治肩痛等肩部问题,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促进其独立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效果的预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Barthel指数(BI)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改变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脑卒中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BI积分,分为严重功能障碍组、重度功能障碍组、中度功能障碍组、轻度功能障碍组和功能良好组。应用BI评定患者康复治疗前和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中度功能障碍患者的平均BI增分和增分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提示BI积分41~60的脑卒中患者可作为住院康复治疗的首选对象.并可初步预测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可能获得良好康复效果。结论:中度功能障碍患者比重度及轻度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更高的功能获得。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单元中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丽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10-11
早期实施康复对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已有肯定证实,但由于我国康复师资源的缺乏,使多数医院达不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我科2004年1~8月对35例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实施早期康复教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以颈椎牵引、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理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理疗基础上予颈椎牵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3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优16例、良13例、中9例,差3例,优良率70.73%;治疗组优34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90.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天数对照组为22.13±7.78天,治疗组为16.59±8.12天,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可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瘫患儿分为常规训练组21例和家庭康复组28例,均予系统构音障碍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配合家庭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障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的构音障碍均有改善,其中痉挛型患儿的显效率高于其他脑瘫类型;家庭康复组患儿显效率为39.3%,常规训练组显效率为14.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康复疗效不同,家庭康复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跟踪式卫生宣教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气短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血气、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出院时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强调COPD疾病的病因、过程、诱发因素,坚持康复锻炼、氧疗、戒烟、加强营养、坚持正确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护士每个月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常规出院卫生宣教,内容同干预组。分别对两组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9个月、1年的血气、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一般情况、气短、神经精神症状及对出院时宣教内容的掌握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的COPD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对COPD疾病的认知程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明显改善了气短症状和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COPD疾病的病因、治疗、诱发因素等的了解;是改善患者气短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血气、肺功能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士行为干预在深度烧伤患者功能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在功能恢复中所采取早期和后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将432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观察组早期给予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参与护理的能力,严格摆放功能性体位,对刨面进行有效管理以加速创面愈合,功能锻炼及早进行;后期加强皮肤护理,坚持压力治疗、水浴、运动训练及ADL能力训练等.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半年后,通过复诊及院外随访、电话访谈等渠道问卷调查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ADL能力、瘢痕增生程度、疼痛及关节活动程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规范、系统、全程的积极的行为干预,能加速康复,有效降低深度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