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篇 |
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1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TD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分别对两组患者平衡功能、ADL能力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既往无有氧运动健身经历且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试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愿意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研究要求定期进行广场舞有氧运动锻炼;将无主观意愿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受试者设为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8 w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率变异性、心血管反射、平衡相关指标。结果 (1)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组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均方根(SDNNindex)、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 MMSD)、总频谱、低频成分、高频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血管反射;观察组心血管反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平衡指标:观察组睁眼、闭眼时摆动频率、摆动轨迹长、最大摆动角度、最大摆动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定期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反射,改善心率变异性,提高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功能,是一项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目的: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静态、动态姿势平衡能力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情况.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平衡能力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方法:在Google学术搜索、上海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学校图书馆进行检索中1990-01/2009-12关于人体动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平衡评估;平衡测试;平衡能力"或"balance assessment;balance testing;balance abil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人体动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40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体平衡功能的测试已研究多年,但是该领域仍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平衡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彻底阐明;平衡功能检测的指征和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平衡功能检测对于疾病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等还存在局限性;故目前迫切需要研发一种集训练与评定于一体的功能全面、精度高、价格低廉的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前庭旋转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训练6次,共4周。评价指标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前和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4周后治疗组的平衡、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具有更佳的疗效,且平衡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晕动病平衡功能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晕动病患者的平衡功能状况。方法:运用冷热试验通过视频眼震图检查30例晕动病患者(晕动病组)和20例非晕动病受试者(对照组)的前庭功能,用计算机化姿势图试验(CPT)检查两组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判断前庭、本体、视觉三者功能状态,并采用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晕动病组和对照组Graybiel评分分别为12.67±11.78和2.10±6.23,秩和检验P〈0.05;冷热试验迷路值分别为(19.02±8.59)°/s和(13.58±5.25)°/s,t检验P〈0.05,其中晕动病组中有3例冷热试验迷路值大于75°/s。CPT晕动病组以中心型多见,为20例(66.7%),弥散型7例(23.3%),对照组均足中心型(20例,100%)。两组CPT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晕动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T给予前庭刺激时,晕动病组异常35%~50%,对照组无一例异常。综合评价CPT,晕动病组仅2例本体输入不足,3例视觉输入不足,无前庭输入不足,对照组无一例输入不足。结论:晕动病患者前庭敏感性高且部分伴有前庭功能亢进,姿势图中以中心型多见,无前庭输入不足,但是给予前庭刺激时较难维持平衡,可能存在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进行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平衡能力能训练按三级平衡渐进的原则进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头穴丛刺组针刺取穴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顶区、顶前区、枕下区针刺治疗;针康组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穴从刺治疗。各组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与头穴丛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头八挑刺组均与针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脑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2005—05-2009—05,笔者采用醒脾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观察其对患者平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疗效及拓展中药治疗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40例急性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Fud—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nl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中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