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10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43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485篇
预防医学   202篇
药学   200篇
  1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C组),观察治疗后产妇阴道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各组产妇治疗后阴道肌电压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t=-28.193~-15.092,均P<0.05),而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P<0.05),C组产妇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其它组(t对-C=18.101,tA-C=15.052,tB-C=16.511,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b=9.244、χ2c=18.679,均P<0.05),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5,P<0.05),C组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2.221,χ2A-C=11.292,χ2B-C=11.15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A组、B组、C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a=8.486、χ2b=8.375、χ2c=29.538,均P<0.05),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76,P<0.05),C组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5.110,χ2A-C=13.551,χ2B-C=12.985,均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疗法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足月单胎妊娠的初产妇4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产后7d组151例和产后42 d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7d组和产后42 d组除了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外,分别在产后第7天、第42天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盆底康复治疗,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UI发生情况,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产后7d组、产后42 d组的UI发生率分别为5.3%、2.0%与15.2%、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20.0%,均P< 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产后7d组的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42 d组(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产后42 d组(均P<0.05);产后7d组、产后42 d组产妇产后性焦虑、性交流、性体像、性态度、性反应、性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 0.05),而产后7d组改善程度较产后42 d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降低UI的发生率及改善其产后性生活质量,而在产后7d开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这种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相英  薛斌 《上海医药》2016,(4):33-34
目的:观察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152例,分成观察组76例,采用自制接尿套接尿,对照组76例,采用保鲜袋接尿,观察两组接尿成功率和阴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尿成功率分别为93.42%和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 P<0.05);皮肤改变率分别为9.21%和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结论:观察组接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皮肤改变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患者排尿日志指标和膀胱容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39)、65.8%(2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治疗组排尿次数[(10.15±2.21)次/24 h比(18.63±3.42)次/24 h,t=12.956]、尿失禁次数[(2.18±1.04)次/24 h比(6.19±2.16)次/24 h,t=10.421]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单次尿量[(293.38±16.32)ml比(180.82±15.43)ml,t=31.083]、膀胱初感容量[(276.73±20.95)ml比(186.43±21.14)ml,t=18.825]、膀胱最大容量[(492.81±23.72)ml比(293.81±24.46)ml,t=36.244])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13.25±5.83)ml比(34.63±6.25)ml,t=15.527]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保留前列腺尖尿道黏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于保留尿控功能的优势.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采用常规的PKERP与保留黏膜的PKERP,各11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而言,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43.6%vs 28.2%)及拔除尿管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33.7%vs 18.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前列腺体积分层分析,对于大体积前列腺(≥80 g),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常规PKERP组(57.6%vs 28.6%,P<0.05),而<80 g的前列腺,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39.3%vs 28.1%,P>0.05).结论 保留黏膜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短期疗效与常规的PKERP相同,既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膜穿孔率,又可有效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对于保留尿控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前列腺内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2例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的患者,置入46枚前列腺内支架.支架均为国产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结果42例患者中,36例置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5例因前列腺增生过大前列腺尿道部过长或支架位置不理想,置入一个支架,排尿仍有困难,再次置入第二个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但2例出现长期的尿失禁;1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置入支架1周后排尿困难未改善,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6例生活质量积分0~3分,29例术后随访6~2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27.49±4.21,术后6.89±3.76(P<0.001),最大尿流率术前(1.78±3.89)ml/s,术后(13.91±3.56)ml/s(P<0.001).结论国产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虽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泌尿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泌尿外科专业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与整个医学一样,近年来由于各相关学科如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影像科学、计算机技术及高分子生物材料科学等的高速发展,使泌尿外科学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疗都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带(Tension-freevaginaltape.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和常见并发症.方法:利用弧形Trocar穿刺针将TVT从阴道前壁切口放置于尿道中段下方,术后24h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结果:37例中除2例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经扩张尿道,保留导尿后恢复正常排尿.全部患者随访3~12个月,无1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结论: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满意,手术简单,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亚太控尿咨询委员会问卷对 2 0 0 3年 1 0月~2 0 0 4年 5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年满 1 8岁的居住在广州地区满 1年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广州地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 (平均年龄 3 2 .87± 0 .2 2岁 ) ,共调查 1 6 3 1人 ,尿失禁患病率为 3 0 .0 %。 2随年龄的上升 ,尿失禁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3不同分娩方式后尿失禁患病率的高低依次为 :产钳吸引产 >顺产 >剖宫产 >未产。 4婚姻、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居住环境、如厕方式与患病率无关。 5肥胖、某些慢性疾病 ,如 :泌尿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非外伤性骨折、妇科手术史等影响尿失禁的发生。结论 :广州地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3 0 .0 % ,与国际、国内相近。较高的患病率应引起泌尿外科与妇科医生的重视。年龄、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可能是导致尿失禁的一个主要原因。生物因素对尿失禁的影响大于环境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年女性尿失禁电刺激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尿失禁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是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过去临床上对尿失禁缺乏重视,近来国际上逐渐重视对尿失禁的研究.本研究应用电刺激治疗成年女性尿失禁,探讨其治疗机制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