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1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一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每组又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再次分组。对照组按手术拆线术后第9天常规进行经口进食训练;试验组采用提前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即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每日4次,每次2min~3min做适度的吞咽动作,术后第9天初次进食,再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经口进食训练。结果吞咽训练法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吞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垂直部分喉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初次进食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在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训练中有改良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方法有待持续改进。在今后的试验观察中应继续扩大样本数量。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应尽早行喉吞咽功能的锻炼,可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82例,单独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sEMG最大波幅、SSA评分、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G负相关于SSA、SWAL-QOL,正相关于VFSS(P〈0.05),SSA负相关于VFSS,正相关于SWAL-QOL(P〈0.05),VFSS负相关于SWAL-QOL(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受中医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综合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治疗期间肺炎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发生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NIHSS评分改善值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急性期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用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高于对照组的76%,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分显示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增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可增加吞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吞咽功能,且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可缩短住院治疗疗程,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基础训练:对摄食一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了其协调能力;(2)摄食训练: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有效地防止了误咽。结果患者摄食一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王燕娜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102-1102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正常进食困难或有误吸及进食时呛咳。如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康复护理,可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脱水、腹泻、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正确的饮食护理及功能康复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伴发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针灸纽,针刺以项针为主,辨证配穴,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组(P<0.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昏迷患者意识恢复后的康复治疗中,经常会遇到吞咽困难,患者易因此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常合并吸入性肺炎[1],严重者甚至致死(食管钡透[2]可诊断吞咽困难和误吸).对此类患者,我们采用吞咽训练,以尽早纠正脑外伤恢复意识后的吞咽困难.其特点简便,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可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