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s,OT)有人译为职业治疗师或职能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laerapists,PT)都是康复治疗技术人员中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2.
偏瘫患者的半侧空间失认与作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五种神经心理学方法检查了51例偏瘫患者,发现10例有半侧空间失认。10例均为右侧大脑半球病变,占26例右侧大脑半球病变的38.46%。病变部位与顶叶、基底节关系密切。应用作业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半侧空间失认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1]。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已达500万以上,且每年约有150万人新发病,其中大部分的患者脑卒中出院后回到社区中。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 相似文献
4.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执行能力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许多研究证明作业治疗、经颅磁刺激、电脑辅助认知功能训练系统、虚拟现实技术、针灸治疗等康复治疗方法均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蓓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61-262
英国作业治疗简介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王蓓蓓1作业治疗的产生和发展“作业治疗”一词,是在19世纪由GeorgeBarton(美国)医生首先提出的;作业治疗开始只用于治疗精神病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也用于躯体残疾的治疗。英国第一所训练作业治疗师的学... 相似文献
6.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其与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PT)相比要相对年轻些,其发展仍然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我国,由于现代康复的开展起步较晚,作业治疗概念的引入与采用只不过近10年的历史,而作业治疗师的培训则还远未起步。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知,国内尚无培训作业治疗师的正规专业学校甚或专业课程,于1992年初在安徽合肥开办的实用康复治疗师培训班(WHO Certifi- 相似文献
7.
调查50例神经系统疾病住院康复患者的残疾,作业活动和接受康复治疗情况,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存在两种以上残废,不同年龄患者作业活动重点不同,由低龄向高龄依次为创造性作业活动、业余生活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调查时这些活动较均较高,此外,目前只有14%的患者接受了作业治疗,调查表明,亟需开展有针对性,适应患者需要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8.
作业治疗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励建安,王红,顾晓圆,张勤,周士枋作业治疗(Occupationaltherapy,OT)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开始于70年代[1~4],在80年代以来得到较快的发展[5~9],但在国内还没有得到介绍...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儿童医院于一九九○年十二月建立以小儿神经专业医师为主,包括中医师、理疗师的神经康复科。主要开展临床诊断、评估、传统医学治疗和理疗等项目。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引进现代康复技术,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现今已完善了诊断、评估项目,开展了体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矫形支具制作和早期干预等项目。目前除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外,还开展了儿童精神行为、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我们重视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康复和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病房和门诊相结合、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定期的康复治疗,使患儿得到有效、经济和持续的治疗。鉴于康复效果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我们开展了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评估和干预项目,从而明显地降低了病残率和减轻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朱自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7):2634
目的探讨早期的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及对日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自我锻炼。康复组28例,在早期即给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1~3个月,平均66d。结果两组上肢功能及手指功能均有提高,但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作业治疗能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