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9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49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2026篇
内科学   39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7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96篇
综合类   4584篇
预防医学   76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620篇
  18篇
中国医学   2223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055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DEAL-IQ技术评估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体骨髓及椎旁肌脂肪含量定量分析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腰椎IDEAL-IQ扫描。根据绝经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未绝经、0年<绝经时间≤5年、5年<绝经时间≤10年、绝经时间>10年四组,每组各20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腰椎椎体脂肪百分比(FFv)及双侧椎旁肌脂肪百分比(FFLm、FFRm);年龄、绝经时间与FFv、FFLm、FFRm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围绝经期组患者FFv、FFLm、FFRm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腰椎FFv、FFLm、FFRm值均呈正相关(r=0.523、0.767、0.775;P均<0.001);绝经时间与腰椎FFv、FFLm、FFRm值均呈正相关(r=0.490、0.742、0.741;P均<0.001)。结论 IDEAL-IQ技术可定量评估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体骨髓及椎旁肌脂肪含量,对揭示绝经时间与椎体骨髓及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为髋关节炎组和股骨头坏死组,各43例。2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术中出血(86.91±9.69)mL、术后引流(498.65±25.36)mL,少于髋关节炎组的(95.86±9.88)mL、(554.13±29.52)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78.36±8.79)min、(10.22±2.03)d,短于髋关节炎组的(91.35±10.57)min、(14.58±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治疗后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分别为(33.85±3.42)分、(45.05±4.03)分、(2.27±0.31)分、(3.99±0.35)分、(85.62±6.28)分,高于髋关节炎组的(30.11±3.15)分、(40.63±3.97)分、(2.01±0.27)分、(3.36±0.31)分、(80.3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髋关节炎组的18.60%(χ2=4.074,P=0.044)。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疗效优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利于提高远期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稳定性、变异性与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2022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开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前6个月中至少检测过3次PDW,计算TTR时再次检测PDW。通过前3次检测的PDW处于参考范围的次数判断PDW的稳定性,根据判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极不稳定组(0次,30例)、不稳定组(1次,39例)、中等程度稳定组(2次,31例)、较高程度稳定组(3次,21例),并计算平均PDW。根据PDW变异率将患者分为低变异组(<10%,53例)、中变异组(10%~<20%,48例)、高变异组(≥20%,20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达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不稳定组TTR高于极不稳定组(P<0.05);中等程度稳定组TTR、TTR达标率高于极不稳定组,TTR高于不稳定组(P<0.05);较高程度稳定组TTR、TTR达标率高于极不稳定组、不稳定组、中等程度稳定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代谢状态的归因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方法本研究数据基于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共纳入22702名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对象,并于2018—2019年对其随访心血管死亡结局。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糖代谢状态与死亡的风险比进行估计。采用人群归因百分比(PAF)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在随访时间内,共有479例心血管病死亡。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s(95%CI)]分别为1.37(1.04~1.80)和1.36(1.06~1.75)。2013年我国心血管死亡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PAF分别为2.48%(95%CI:2.31%~2.66%)和2.96%(95%CI:2.79%~3.13%),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1.99万和13.97万。此外,不同糖代谢状态的PAF存在地区和省级差异,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糖尿病的PAF最高为东部地区[3.73%(95%CI:3.44%~4.04%)],其次为西部地区[2.62%(95%CI:2.24%~3.01%)],最低为中部地区[2.42%(95%CI:2.16%~2.68%)]。结论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地区和省份差异,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84例(88髋),其中观察组42例(45髋),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对照组42例(43髋),采用自体血回吸收系统,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吸收量、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术后血常规的变化。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和自体血回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术前RBC、Hb、HCT均高于术后1、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7 d RBC和Hb水平,术后1和7 d HCT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3 d病人HCT,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可以明显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促进病人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8.
陆万里  张坡  周宇  周海洋  王睿 《西部医学》2022,34(8):1152-1156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Dickkopf-1(Dkk-1)蛋白与特发性股骨头坏死进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6例性别、年龄(±1岁)、BMI(±1 kg/m2)与观察组配对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OST及Dkk-1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SOST、Dkk-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Dkk 1蛋白表达与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呈正相关(r=0.341,P=0.003)。血清SOST与Dkk-1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SOST诊断股骨头坏死敏感性为51.30%,特异性为70.05%;血清Dkk-1诊断股骨头坏死敏感性为80.30%,特异性为63.90%(P<0.05)。结论 血清SOST、Dkk-1水平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及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儿童青少年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14—2020年广西21个国家级监测点的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统一编码分类,计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并运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2020年广西0~19岁儿童青少年年均伤害死亡率为17.70/10万,占死亡总数的34.93%,是该年龄段第1位死因。 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男性死亡率22.44/10万,女性死亡率12.0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39,P<0.001)。 溺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窒息为儿童青少年的前5位伤害死因,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1.90%。 首位伤害死因:0~岁组的为窒息,1~14岁组为溺水,15~19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  结论   2014—2020年广西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前5位伤害死因为溺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窒息,应根据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死亡特点采取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过量激素刺激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使得成骨能力减弱、成脂能力增强是导致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的主要原因,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最新的研究发现激素引起骨组织中11β-HSD1活性增强,导致骨局部内源性激素积聚可抑制骨形成。抑制11β-HSD1活性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脂肪分化。故推测内源性激素在ONFH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激素与BMSCs活性变化之间可能存在11β-HSD1调控的内源性激素代谢途径参与ONFH的发病过程。因此,深入研究11β-HSD1介导的内源性激素代谢途径在ONFH发病中的作用,对深入了解ONFH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