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129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28篇
  26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如果每天都花上几十分钟做做运动,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健康,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但如果患上了冠心病,运动会不会有危险呢?其实,这也是心血管医生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症,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冠心病发病比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罪犯血管内斑块特点的关系,并分析脂蛋白(a)水平对脂质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的患者共95例,根据术前脂蛋白(a)水平分为高脂蛋白(a)血症组(≥30 mg/dl)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 mg/dl)61例,对其临床资料及OCT检查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对111支罪犯血管进行分析,其中高脂蛋白(a)血症组40支,每支罪犯血管上的总斑块数(2.60±1.06 vs. 2.10±1.06)、纤维斑块个数(1.48±0.72 vs. 1.08±0.75)和钙化斑块(62.50%vs. 40.85%)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5);共对108个罪犯血管内的脂质斑块进行分析,其中高脂蛋白(a)血症组共42个,其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182.21±66.29 vs. 136.67±45.6)、平均脂质核心角度(139.18±46.89 vs. 108.00±31.41,P0.001)、脂质指数(787.88±67.6 vs. 510.92±387.72)高于正常组(P0.05),而最薄纤维帽厚度(84.05±32.91 vs. 99.85±36.18)低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罪犯血管纤维斑块数、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度、平均脂质核心角度和钙化斑块检出率的增加呈独立相关。结论高脂蛋白(a)血症罪犯血管的脂质斑块更加不稳定,脂蛋白(a)是冠心病患者罪犯血管的纤维斑块数、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度和平均脂质核心角度的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X线是传统介入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长期的射线暴露危害以及射线防护设施佩戴造成的骨骼运动系统损害都不容忽视。另外,孕妇、幼儿以及射线敏感等特殊患者的存在也提倡不依赖射线的介入环境。近年来,随着压力感知导管、心腔内超声等新器械的问世以及三维电解剖系统演进、相关技术的深度挖掘,基于极低/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的探索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处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器械、新技术及新理念必将助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步入"无射线"时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采用LBBAP方式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6例患儿(男1例、女5例)的临床资料、起搏心电图及参数并进行随访.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6例患儿年龄9~14岁,体重26~48 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右室心尖起搏术后伴心功能下降1例;1例患儿心功能降低,余5例心功能均正常;QRS波时限(95±13)ms;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Z值为1.85±0.65.起搏心电图V1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样,QRS波时限(111±20)m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0,P>0.05).起搏阈值为(0.85±0.26)V,感知(15.0±4.3)mV,阻抗(717±72)Ω.3例可记录到P电位.起搏钉至左心室激动时间为(56±5)ms,不同输出电压下数值恒定.术后超声提示电极均位于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下.随访无心肌穿孔、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3个月阈值、感知及阻抗分别为(0.60±0.09)V、(16.1±3.9)mV、(662±78)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者LBBAP术后3d恢复正常(45%比57%).术后3个月LVEDD Z值降至(1.1±0.3),较术前明显减小(t=2.383,P<0.05).结论LBBAP可实现窄QRS波起搏,接近生理性起搏,起搏参数稳定,可快速、有效地纠正长期心动过缓所致的左心扩大及长期右室心尖起搏所致的心功能低下及心脏扩大.较大年龄儿童行LBBAP近期安全性、有效性好,远期潜在风险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前臂动脉途径门诊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一日出院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连续入组。选取本院门诊就诊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不同直径造影导管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夹层、穿孔和闭塞)及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上肢血肿,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冠状动脉造影一日出院显著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结论在病情平稳的患者中经前臂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一日出院安全、可行,同时能够显著减少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SOCC)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Orai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蛋白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BCL)住院患者160例设为临界病变组(BCL组),150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为对照组(简称CTR组)。BCL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RTT组,80例)和联合治疗组(简称CBT组,80例)。RTT组给予生活方式改善、阿司匹林、AECI、β受体阻滞剂及瑞舒伐他汀10 mg等药物。CBT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瑞舒伐他汀15 mg和脉血康胶囊3.0 g,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血小板STIM1、Orai1、TRPC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TC、LDL-C、HDL-C、TG浓度。评价BCL组平均狭窄程度(MPS)。结果BCL组130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BT组和RT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水平均降低(P<0.05);CB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MPS明显减低(59.74±9.72vs.38.92±13.84,P<0.05),RTT组MPS有所下降(58.96±8.67vs.55.43±10.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T组比较,治疗后CB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且CBT组MPS差值大于RTT组(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3.0 g和瑞舒伐他汀15 mg每日联合应用可降低SOC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9.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我国心房颤动患者致死及致残的首要病因, 及时开通血管可以改善预后。对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突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溶栓治疗会极大增加出血风险。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突发脑梗死, 及时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开通血管的病例, 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