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研制新型的血小板冷冻保存液,观察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液冻存前、后的形态改变,以及体外受凝血酶作用下的活化状态,同时比较添加UDP-Gal对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在以往单一应用较高浓度的DMSO为血小板低温保存液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新型保存液:2%DMSO+thrombosol+UDP-Gal,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血小板形态及测定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圆形、树突形、不规则形态的百分比方面冷冻保存对血小板形态有显著影响,2%DMSO+thrombosol组和2%DMSO+thrombosol+UDP-Gal组保护作用优于5%DM-SO组;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存后血小板表达CD62P明显下降,保存1月与3月时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3种保存液组之间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冷冻保存液中2%DMSO+thrombosol和2%DMSO+thrombosol+UDP-Gal对血小板形态的保持效果相似,均优于5%DMSO组。冷冻保存后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下降,3种保存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保存液中添加UDP-Gal对保存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82-1683
目的:探讨引产前口服雌激素对引产患者产程及引产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10例引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前一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至排胎结束;对照组55例,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两组的宫缩发动时间、产程、引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情况、引产失败率及引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盘胎膜滞留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产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前口服雌激素,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引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引产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3-158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方法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中的作用及地位,判断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56例,将其按照成人ALL危险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在所有患者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运用FCM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下复发率。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后都获得了完全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的不同疾病危险度的MRD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组的MR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LR和MR组;巩固、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结果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评价疗效、提早预防复发、重新确定疾病危险度和调整治疗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核因子κB(NF-κB)、幽门螺杆菌(H. pylori)及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 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68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通过14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F-κB水平及Hp-CagA-IgG抗体表达,并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Ig G抗体(PAIg G)、PAIg 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除了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低及PAIg G、PAIg M含量显著高(P 0. 05)以外,其血清NF-κB水平明显高(P 0. 05),H. pylori、Cag A阳性率明显高(P 0. 05)。ITP患者NF-κB、H. pylori、Cag A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与PAIg G、PAIg M含量正相关(P 0. 05)。轻度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中度ITP者重度ITP者,PAIg G、PAIg M及NF-κB 中度ITP者重度ITP者,H. pylori、Cag A阳性率中度ITP者重度ITP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TP患者中H. pylori阴性者血小板计数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 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PAIg G、PAIg M及NF-κB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 pylori感染可能直接通过Cag A蛋白参与ITP的发病,或H. pylori感染促使Cag A激活NF-κB而影响免疫应答导致PAIg G、PAIg M升高及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0.05、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相同奈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天,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 、TNF—α含量均比单纯培养CIK细胞分泌含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但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因脐血较易获得,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因而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rhTPO上市后的2项临床试验中,选择年龄≤18岁的ITP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来自31家医院的87例儿童ITP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5例,女40例,2例性别信息缺失。中位体重47kg,中位年龄12岁,中位ITP病程4个月。其中39例(44.8%)为新诊断ITP,21例(24.1%)为持续性ITP,27例(31.0%)为慢性ITP;31例为初治,56例既往接受过rhTPO或其他改善血小板的药物治疗。87例患儿接受rhTPO单独治疗或rhTPO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接受rhTPO治疗的中位用药次数10次;基线期中位血小板计数为10.40×109/L,给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停药后第14天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达35.00×109/L、56.00×109/L、80.00×109/L和120.00×109/L,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7天、第14天和停药后第14天,总有效率分别达57.5%、58.8%和85.7%。治疗前55.2%患儿有皮肤/黏膜出血,治疗后第14天降至6.1%,停药后第14天无一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未观察到与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rhTPO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儿童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异靛对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干预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建立白血病细胞和骨髓基质的共培养体系。用锥虫蓝拒染实验测定甲异靛对共培养体系中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膜上CXCR4的表达。结果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低浓度的甲异靛(5 μmol/L)可促进白血病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白血病细胞膜异常高表达CXCR4,甲异靛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和原代白血病细胞膜上CXCR4的表达,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膜上CXCR4的表达。结论 甲异靛可能通过下调白血病细胞膜上CXCR4的表达起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女性,48岁,以反复头昏,乏力8年主诉入院。8年来多次检测血红蛋白波动在20~40g/L,经抗贫血治疗无效。3年前在外院骨髓涂片诊为“纯红再障”。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血红蛋白最高升至50g/L,长期服用康力龙,间断输血,血红蛋白维持在40g/L上下。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向左扩大,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  相似文献   
9.
Evans综合征伴发特发性中线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7岁。因乏力、头昏、左颌面部肿痛4天于1997年10月17日入院。2个半月前出现乏力、头昏、活动后心悸、气短,间断少量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查体:皮肤苍白,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脾下缘平脐,质软,无压痛。血常规:WBC3.4×109/L,H...  相似文献   
10.
报告急性白血病化疗时合并的少见并发症8例,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阿糖胞苷综合征、低血钾和唾液腺分泌功能丧失伴局限性癫痫样发作。结合文献,就其发生率(?)、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