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治疗早期脑瘫儿坐姿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对照组采用头针方案。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不同组别、不同脑瘫类型的患儿治疗前后的坐位功能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坐位相关大肌肉(背阔肌、竖脊肌、腹直肌)表面肌电信号(RMS)变化;并应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两组患儿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坐位功能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坐位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痉挛型和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坐位功能得分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坐位主要相关大肌肉RMS信号变化为:随着坐位的完成,背阔肌RMS信号逐渐减弱,竖脊肌信号逐渐增强,腹直肌信号稍减弱。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背阔肌RMS信号明显降低,竖脊肌RMS信号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50/56)]高于对照组[77.78%(4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婴幼儿发育理论的针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8个月~1岁坐姿异常的早期脑瘫患儿背侧伸肌肌力,从而改善坐姿,有利于患儿坐位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目前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CMT最常见的分类为:①颈部肿块型CMT,颈部可扪及肿块;②颈部肌肉质地改变型CMT,患儿颈部肌肉质地发生改变,但是颈部不可扪及肿块;③既无颈部肿块,又无颈部肌肉质地改变型CMT。目前临床对CMT患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较多,包括颈部超声检查、X射线摄片、CT及MRI等。与X射线摄片、CT及MRI相比,超声检查对CMT患儿的诊断,具有检查费用低、耗时短、患儿在检查过程中无需暴露于放射线辐射等优势,而且超声检查可为CMT患儿的临床诊断及其预后评估,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笔者拟分别从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等,在CMT患儿的临床诊断,以及协助治疗方案制定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焦虑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剂量0.5~1 mg·kg-1·d-1,治疗1周后开始加量,目标剂量控制在1~2 mg·kg-1·d-1,对照组予以硫必利治疗,每次50 mg,每日2次,维持剂量控制在50~150 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每1~2月定期门诊复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Conners父母问卷(PSQ)评估2组患儿的抽动症状及焦虑障碍。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治疗后YGTSS、PS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托吡酯可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和焦虑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5.
樊林燕  乐凯  张红运 《重庆医学》2011,40(20):2010-2011
目的 观察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每日辅助水疗1次.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及肌张力的缓解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有利于加速痉挛型脑瘫患儿的...  相似文献   
6.
癫癎常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且儿童多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发展,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癫癎引起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癫癎病灶部位不同,引起认知障碍的表现也不同.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不同脑部癫癎引起的认知障碍表现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黄酸通过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维生素A缺乏饲料和维生素A正常的普通饲料分别构建视黄酸缺乏(RAD)和视黄酸正常(RAN)新生SD模型大鼠,随机选取24只RAD新生模型鼠作为RAD组,选取48只RAN新生模型鼠随机分为RAN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RAN组和RAD组采用经典Rice法进行分离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做颈部皮肤切开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于术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建立缺氧缺糖损伤(OGD)模型,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视黄酸OG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ARα、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ARα基因小干扰RNA重组腺病毒(Ad-si RARα)感染原代神经元,将原代神经元分为沉默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RARα、GDNF、Caspase-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①RAD组和RAN组大鼠在缺氧缺血后第3天到第7天,皮质凋亡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且RAD组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多于RAN组;RAD组大鼠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高于RAN组(P<0.05)。②视黄酸OGD组神经元的RARα、GDNF mRNA表达水平[(1.49±0.05)、(0.61±0.02)]均高于OGD组[(0.51±0.04)、(0.21±0.02)],Caspase-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OGD组[(1.13±0.09) vs (1.79±0.1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神经元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③沉默组神经元的RARα、GDNF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RARα(1.07±0.12) vs (2.33±0.08),P<0.01];GDNF[(0.11±0.01) vs (0.13±0.01),P<0.05],沉默组神经元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高[(2.92±0.20) vs (2.40±0.18),P<0.01];各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 结论 视黄酸可通过RARα上调GDNF表达,下调Caspase-8的表达,进而抑制HIBD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心理卫生问题在18岁以下人群中呈逐步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已成为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我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儿童青少年整体心理障碍流行率为17.5%。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研究,为脑瘫治疗提供合理、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步态异常、步行能力差、能执行一定指令的脑瘫患儿,在治疗前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确定引起异常步态的肌肉问题,设计训练方案,治疗1~2个月后再进行评估检查。结果:(1)治疗后步长较治疗前增大(t=-2.352,P=0.033),步宽较治疗前缩小(t=2.726,P=0.001);(2)总支撑时间治疗前为(55.15±19.30) ms,治疗后(60.19±7.79) ms (t=-1.031,P=0.319)、双支撑时间治疗后为(20.42±17.12)%较治疗前(14.55±7.28)%增加(t=-1.496,P=0.155);(3)摆动相和单支撑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4)GMFM80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4.99,P=0.001)。结论:NEURAC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改善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惊厥持续状态(SC)后海马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Wistar鼠32只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SC模型,另外32只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于一侧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BDNF、抗BDNF抗体或不注射,于注射后6 h处死。免疫组化观察海马Bcl-2和c-Jun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和RT-PCR测定bcl-2和c-jun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海马bcl-2及c-jun表达与同组无注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C组注射侧海马bcl-2表达由高而低依次为:SC-BDNF组>SC-无注射组=SC-NS组(P<0.05)>SC-抗BDNF组(P<0.05),c-jun表达则呈相反变化趋势(P<0.05);SC组注射对侧海马bcl-2及c-jun表达与无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C后,脑室内注射外源性BDNF可能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下调凋亡促进基因c-jun表达发挥其保护作用。脑室内注射BDNF在脑内扩散有限,在临床的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