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黎凯  王幼奇  郑杨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51-1052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的经典巨著 ,书中所载诸方药精效宏 ,执其疗病一矢贯的 ,若桴鼓之应。在多年诊疗中深入领悟仲景所著之精髓 ,初步归纳出审因论治、方证辨证、与邪出路、灵活辨证 4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吾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臧佩林教授为辽宁中医学院专家,擅治失眠。尤擅长治疗长期失眠。失眠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病,临床出现健忘.精力不能集中,疲劳,甚至情绪抑郁等症状。臧师认为失眠多由脾胃虚弱,随师侍诊收集整理2002~2004年门诊病例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内经》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基础,后经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实人们在藏象学说发展过程中对“藏”和“象”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争论颇多,目前比较公认的:“藏”的内涵有二:一提指“藏器”,即为实质器官,可以属于“形藏”;  相似文献   
5.
浅谈陈莹教授对调经与养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中医学院陈莹教授,妇科临床经验丰富,观点独到,经陈老师所治疗的月经失调类疾病的患者,在月经病好转的同时,面部的黄褐斑、痤疮、口周疱疹等病变也有相应的缓解,并随月经病的痊愈而消散.对此调经而兼能养颜的独特疗效,陈老师深有体会,并对其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在此就陈老师的基本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心、。肾、脊椎功能受累。中医属于历节病、痹证、顽痹范畴。HA的病因仍不完全明了,而RA的治疗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臧佩林教授擅治失眠,尤擅长治疗长期失眠。臧师认为失眠多由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不能养神所致。在治疗上以健脾安神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2002~2004年门诊病例资料4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鹏举 《国医论坛》2004,19(4):15-16
晨泄即五更泻,就是黎明前泄泻,方书多责之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泻、脾肾泻。如《医学三字经》:“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历版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亦将黎明泄泻列为肾虚泄泻的主症。当今医者治疗晨泄,亦多遵此而用四神丸化裁。  相似文献   
9.
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俭宇 《北京中医》2006,25(1):23-25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著书立说,行之临床,无不与之密切相关。《内经》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基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之“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1]等。1藏象学说的本质《内经》作者根据当时医家对人体五脏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认识,确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藏象学说。后经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使藏象学说完善和发展起来。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有诸内必…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1)放化疗对乳腺癌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毒副作用往往影响完成率,并且可带来痛苦,应用中西医结合可以增加疗效,减轻毒副反应,顺利完成各项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