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模拟培训的价值已经被广泛认可,目前已有的内镜模拟培训模型可分为机械模拟模型、活体动物模拟模型、复合动物模拟模型、虚拟现实模拟模型等。为了展现目前各种内镜模拟培训模型的不同及优缺点,本文对已有的消化内镜技术模拟培训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治疗可使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缩小,降低肿瘤分期,已被认为是进展期结直肠癌(ACR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肠道为空腔脏器,原发病灶准确测量困难,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更加困难。因此,就结直肠癌而言,目前缺乏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效果明显的评价系统和标准。本文就ACRC新辅助治疗目前疗效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内镜下标记是目前常用的消化道病灶定位方法之一。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技术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不易消退、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应用效果与操作技术明显相关。随着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其操作技术亟待规范。为提高消化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的操作质量,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牵头,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应用经验进行检索、讨论,制定本操作专家共识,内容涵盖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的器械及染色剂准备、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流程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救性口服1 L和2 L聚乙二醇(PEG)方案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门诊行筛查性结肠镜检查前经肛门末次排泄物性状初步评估为肠道准备不充分患者110例,随机分成1 L PEG组(n=55)和2 L PEG组(n=55),分别采取补救性口服1 L和2 L PGE方案提高肠道清洁度后,当天再尝试行结肠镜检查。对比两组以下指标:肠道清洁程度:全结肠和各段结肠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肠道准备充分率,结肠镜检查结果:盲肠插管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患者耐受性和满意度。结果:两组全结肠和各段结肠BBPS评分、肠道准备充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盲肠插管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1 L PEG组腹部不适发生率(38.2% vs 58.2%)显著低于2 L PEG组,满意度(7.8±1.5 vs 7.2±1.4)显著高于2 L PE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救性口服1 L和2 L PEG方案对结肠镜检查前不充分肠道准备的改善效果基本相似,均可确保当天结肠镜检查的顺利完成,尤其是接受1 L PEG补救性口服方案患者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胃轻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2例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病变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统计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胃轻瘫的临床症状,对比胃轻瘫和无胃轻瘫人口学特征,糖尿病、胆囊病变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本研究中162例糖尿病胆囊切除患者25例术后发生胃轻瘫(归为胃轻瘫组),137例术后未发生胃轻瘫(归为无胃轻瘫组),胃轻瘫发生率为15.4%(25/162),其中轻、中、重度各占48.0%(12/25)、32.0%(8/25)和20.0%(5/25),主要临床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恶心(96.0%,24/25)、呕吐(88.0%,22/25)、上腹痛(76.0%,19/25)、腹胀或腹部不适(72.0%,18/25),餐后饱胀感、早饱(64.0%,16/25)。与无胃轻瘫组比较,胃轻瘫组老年、女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较高,糖尿病病程更长,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用药情况、胆囊病变种类、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胃轻瘫通常为轻、中度,最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和上腹痛,老年、女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胃轻瘫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脐胃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采用经脐胃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的15例胆囊结石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汇总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108±12)min(92~129 min),术中出血10~30 mL。术后8例右上腹轻微疼痛,7例脐部切口轻微疼痛。无发热、切口感染、脐疝、腹膜炎、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1 d即可流质饮食,2 d可下床活动,4~5 d可出院。出院后1周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术后1个月复查脐部手术瘢痕小而隐匿,体表基本无可见切口。4例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提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胆囊结石复发。结论经脐胃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术后瘢痕小而隐匿,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线阵型超声内镜(L-EUS)与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例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分为L-EUS组(n=40例)和MPS组(n=41),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结果L-EUS组的诊断率符合率为82.5%,MPS组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组(84.0%和47.6%,P=0.012);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虽然高于MPS组(80.0%和7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病灶位于壶腹侧或非壶腹侧,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US组及MPS组发生检查后咽部疼痛的比例分别为7.5%(3/40)及2.4%(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事件。结论L-EUS对于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特别是当病变>10.0 mm时,L-EUS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标记纳米碳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首次发现并且肠镜及活检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2)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为T3或N1以上)、局部无法切除、M1期同时性转移灶可切除并同意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3)进展期结直肠癌(T3或N1以上分期)、同时性转移灶不可切除或不同意行外科手术而选择放化疗的患者。排除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和放化疗史者、急需手术或内镜支架置入治疗者以及严重过敏体质者。根据以上标准,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标记组和非标记组。纳米碳标记组均于放化疗前1~7 d内进行标记,病灶标记点位置:(1)若肠镜能顺利通过者,在肿瘤口侧、肛侧旁开1 cm处分别予相对两侧肠壁注射4个点;(2)若肠腔严重狭窄、肠镜无法通过者,仅在距肿瘤肛侧的1 cm处予四象限行4个点的注射。每个注射点注射0.1 ml纳米碳原液,并依据病灶纳米碳黑染范围测量病灶大小。放化疗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的疗效,经评估为可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6周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探查病灶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保肛率、首次切缘阳性率等术中和术后情况。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中,放化疗有效者继续原方案化疗,治疗无效则更换化疗方案,半年后最终评估疗效[参照修订版RECIST指南(1.1版)]。结果有3例患者脱落本试验,最终共有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纳米碳标记组59例,非标记组5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前放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微,通过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所有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纳米碳标记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热、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被标记后的肠黏膜均黑染清晰。评估为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共77例,其中纳米碳标记组39例(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非标记组38例(非标记组可手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手术指征继续放化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纳米标记组20例(纳米碳标记组非手术),非标记组20例(非标记组非手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术中均能够轻易快速地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的纳米碳标记点,被标记的肠段均未发现明显的水肿、坏死、脓肿等。与非标记组可手术相比,纳米碳标记组可手术术中探查病灶时间[(3.4±1.4)min比(11.8±3.4)min,t=-14.07,P<0.001]和总手术时间更短[(155.7±44.5)min比(177.2±30.2)min,t=-2.48,P=0.015],术中出血量更少[(101.3±36.7)ml比(120.2±38.2)ml,t=-2.22,P=0.029],远端切缘距病灶长度更短[(3.7±1.0)cm比(4.6±1.7)cm,t=-2.20,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肛率相对较高[66.7%(16/24)比45.5%(10/22),χ^2=2.10,P=0.234],首次切缘阳性率较低[0比4.5%(1/22),χ^2=0.62,P=0.480],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评估为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半年后再次评估放化疗疗效,纳米碳标记组非手术完全缓解(CR)者1例,部分缓解(PR)者8例,疾病稳定(SD)者10例,疾病进展(PD)者1例,疾病好转率45.0%(9/20);非标记组非手术CR者0例,PR者6例,SD者11例,PD者3例,疾病好转率30.0%(6/20);两组疾病好转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4)。结论内镜下注射纳米碳标记法用于结直肠肿瘤定位安全可靠,能够辅助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时快速探查到病灶,精准地进行切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能辅助肠镜精确测量放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增加评估疗效的手段,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