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和传统锁骨下静脉3种路径中心静脉穿刺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135例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颈内静脉40例(J组)、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58例(GS组)、传统锁骨下静脉37例(S组)。比较3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各种并发症。结果 J组、GS组和S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5%、89.7%和59.5%,GS组高于J组和S组(P0.05);总成功率分别为87.5%、94.8%和70.3%,GS组和J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S组高(P0.05);GS组穿刺置管时间短于J组和S组(P0.05);GS组累计并发症发生率(5.2%)低于J组(20%)和S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颈内静脉和锁骨下径路,改良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适用体位更多,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119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9名,对照组60名。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曲练,姚尚龙主编的第四版《临床麻醉学》作为教材进行教学。试验组采用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比两组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和对预习安排的满意度,比较两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对比两组学生的最终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课前预习时间大于30分钟的人数和对预习安排满意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团队互助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师生沟通的程度、学习效率、对老师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问卷评价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善了《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机械通气及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机械通气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急性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即健康对照组、照射组、通气组和照射后通气组.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细胞的凋亡;同时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肺灌洗液中总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急性肺损伤(ALI)评分、W/D比值、MPO活性、总蛋白、白细胞计数、凋亡指数(AI)、肺组织MDA值、NF-κB的活性及P6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00 32~0.004 81,P<0.05);而SOD值显著下降(q=0.000 18~0.002 53,P<0.05).与照射组和通气组比较,照射后通气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q=0.004 3~0.022 6,P<0.05);SOD值显著下降(q=0.002 9~0.008 3,P<0.05).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后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比正常单纯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产生了更加明显的机械通气肺损伤,表现为渗透性肺水肿、急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以及广泛的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微小RNA-365-3p(miR-365-3p)/蛋白激酶B-α(AKT1)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终浓度0.5,5,50,500 nmol·L-1)分别处理胃癌细胞48 h,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中miR-365-3p的表达。分别将miR-NC(miR-NC组)、miR-365-3p mimics(miR-365-3p组)、anti-miR-NC(anti-miR-NC组)、anti-miR-365-3p(anti-miR-365-3p组)转染至胃癌细胞,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靶基因网站预测miR-365-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65-3p与AKT1的靶基因关系。将anti-miR-365-3p、pcDNA-AKT1及其阴性对照分别转染至胃癌细胞12 h后用舒芬太尼处理48 h,分别为舒芬太尼+anti-miR-NC组、舒芬太尼+anti-miR-365-3p组、舒芬太尼+pcDNA3.1组、舒芬太尼+pcDNA-AKT1组,检测各组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p-AKT1蛋白表达。结果:舒芬太尼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MMP-2表达,促进miR-365-3p、E-cadherin表达;miR-365-3p过表达可通过上调E-cadherin表达及下调MMP-2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KT1是miR-365-3p的靶基因,miR-365-3p可负性调控靶基因AKT1的表达;抑制miR-365-3p表达或AKT1过表达可逆转舒芬太尼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舒芬太尼可通过上调miR-365-3p表达而抑制AKT1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室剖宫产产出后1 min(T_0)诊断为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同样的急救复苏流程后,观察组给予纳美芬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首次用药后5 min(T_1)、15 min(T_2)和30 min(T_3)行Apgar评分,记录需辅助正压通气的例数和用时,观察用药3 d内的病情变化。结果两组Apgar评分在T_1~T_3时均高于T_0(P<0.01),观察组在T_1~T_3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辅助正压通气用时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3 d内,观察组原始反射异常和肌张力降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惊厥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近期效果确切,呼吸恢复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脑缺氧损伤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春丽  李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87-3288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方法:将50例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降压组(A组)和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降压组(B组),比较两组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硝普钠用量.结果: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率A组高于B组(P<0.05).降压达预计值的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5),停降压药后血压回升时间A组短于B组(P<0.05).硝普钠的用量分别是A组(15.42±2.86) mg和B组(9.57±4.25 )mg(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缩短降压时间,降压中心率无明显增快,可预防硝普钠停药后反跳性高血压,并可减少硝普钠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开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55~64岁,体重指数17~2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氢吗啡酮组(Q组),入室后肌肉注射氢吗啡酮2 mL(2 mg);对照组(A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生命体征和脑电双频指数,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置血浆浓度为6 ng/mL,异丙酚设置浓度为3μg/mL,根据肌松情况术中间断推注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术中如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时,快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异丙酚30 mg。术毕记录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心率、血压异常升高次数;手术后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评分(RS)。结果 Q组血压、心率异常升高发生次数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拔管时躁动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肉注射氢吗啡酮可减少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后拔管时躁动效果明显,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不影响术后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择期通过快通道心脏麻醉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诱导麻醉,观察组于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插管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压值差异较大,观察组变化较为平稳,插管前血压平稳下降,插管后血压平稳上升,而对照组插管前血压下降变化较大,插管后上升变化较大,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1.5%(3/26),对照组为7.7%(2/26),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9.29/6(5/26),对照组为15.4%(4/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麻醉诱导所致的血压下降及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上升,提高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炎性因子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全身麻醉诱导前,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接同一配方静脉镇痛泵(PCA)。两组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和记录患者拔管后Ramsay评分和T1~T3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PCA追加按压总次数;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血清IL-6和TNF-α浓度在T1~T3时均升高(P<0.05),但N组低于C组(P<0.05);N组在T1~T2时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PCA追加按压总次数少于C组(P<0.05);两组拔管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仅C组MMSE评分在术后1 d、3 d均降低,且低于N组(P<0.05),在术后5 d内,N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C组(7.1%vs.23.8%,P<0.05)。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和炎性反应,并能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观察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2(Pyk2)在VILI致病过程中的信号启动作用以及Pyk2特异性抑制剂预给药对VILI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采用8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B组采用40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C组采用40ml/k g潮气量机械通气,并在机械通气前1小时腹腔注射TAT-Pyk2-CT;3组呼吸频率均为80次/分钟,吸/呼比为1:1,PEEP为0mmHg,吸入气体为室内空气。机械通气2小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磷酸化p38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定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磷酸化p38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均降低(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Pyk2特异性抑制剂TAT-Pyk2-CT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与抑制了p38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