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临床上将食管分为颈段、上段、中段和下段,其分界点分别为距门牙18、24、32、40 cm。食管由内而外主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组成[1,2]。食管的组成缺少浆膜层,其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结网络,因此食管肿瘤很容易发生转移[3]。河南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准确的进行肿瘤淋巴结TNM转移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其CT灌注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术后标本中MVD及VEGF的表达.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CT灌注参教中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MVD、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CT灌注参数中BF、BV、MTT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128.81±50.05)和(105.55±43.18))ml/(100g·min)、(7.64±3.11)和(6.33±1.71)ml/100g、(5.62±1.97)和(7.16±3.3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8.32±5.39)和(9.66±2.46)ml/(100g.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PS值>10ml/(100g·min)为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5.8%、65.4%、2.77和0.06;VEGF及MVD值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2和0.384,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其中PS值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喉癌14例,食管-纵隔瘘18例,颈段食管癌35例.22例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45例行X线引导下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d、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术后1个月胃造瘘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鼻-胃营养管置入组(P<0.05).术后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瘘组的治疗费用为鼻-胃营养管置入组的2.6倍.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营养管置入术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有效,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营养管置入术,但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患者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患者中发生于大腿11例,小腿2例,臀部2例,上臂1例,均为单发病灶。16例肿瘤形态多样,其中14例可见不规则分叶。16例肿瘤中13例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3例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呈混杂高信号,其中8例可见分隔征,8例可见假包膜,9例可见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DWI均呈高信号。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对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等对pNENs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边界是否清晰、肿瘤直径、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增强后强化均匀与否、ADC比值在不同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WI信号及静脉期、延迟期MRI信号在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pNENs病灶呈囊实性、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在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周围组织浸润、较大的肿瘤直径、较低的ADC比值同时与pNENs较高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MRI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且全面评估pENEs的异质性,辅助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卢俊  李祥  黎海亮 《放射学实践》2022,37(5):538-542
目的:探讨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低级别胶质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09例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在ADC和对比增强T1WI(T1CE)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勾画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三联法(Fisher, POE+ACC,MI)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筛选,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ADC和T1CE图像上分别提取27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ADC模型、T1CE模型和联合分析(ADC+T1CE)模型共3个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95%CI:0.859~0.996),验证集中AUC为0.878(95%CI:0.758~0.997)。结论: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低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两组患者的IVIM得到的标准ADC、D、D*和f值,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标准ADC、D、D*和f分别为(1.18±0.35)×10-3 mm2/s、(0.63±0.67)×10-3 mm2/s、(21.29±18.83)×10-3 mm2/s、0.37±0.37,贲门正常患者标准ADC、D、D*和f值分别为(1.56±0.38)×10-3 mm2/s、(1.32±1.06)×10-3 mm2/s、(8.59±3.98)×10-3 mm2/s、0.70±0.22,贲门癌组标准ADC、D、f值均低于正常组,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2.473、2.325、2.923;P=0.006、0.027、0.019、0.006)。贲门癌组、正常组标准ADC与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3、0.868;P=0.543、0.326)。结论贲门癌组标准ADC和D值较低、D*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晋晖  徐红卫  程敬亮  陈学军 《重庆医学》2015,(27):3842-384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维时空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小于或等于3.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1例疑似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病患者行3.0T 3D-TOF-MRA 及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以3D-DSA 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171例受检患者,经3D-DSA 证实,47例患有微小动脉瘤,共计56个,其中8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D-TOF-MRA 共检出48例,共57个微小动脉瘤,假阳性2个,漏诊1个。59例患者3D-TOF-MRA 及3D-DSA 检查均为阴性。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56/58)、98.3%(59/60)、97.5%(115/118)。结论3.0T 3D-TOF-MRA 尤其是容积重建技术对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基本可以替代3D-DSA,成为筛查及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合并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结果根据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12例合并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的CT表现,将其分为弥漫型、多结节型和单结节型三种类型,弥漫型12例(合并甲状腺癌3例)、多结节型22例(合并甲状腺癌9例)、单结节型13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特征性表现为多发不规则形混杂密度病灶,内部合并有囊变,囊壁环状强化,厚薄不均,壁结节轻中度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癌灶位于甲状腺边缘,出现相邻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易于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