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病人诊断分类、主要症状,采用不同核团组合多靶点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精神病69例,于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进行评估。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4%。结论立体定向下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对难治性精神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并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定向治疗组死亡率为6.45%(6/93),ADL I~III级者占78.49%(73/93);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20.69%(18/87),ADL I~III级者占45.98%(40/8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观察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电功率水平、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脑θ波值及θ/β波值均显著降低,β波值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32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手术治疗96例,非手术治疗36例,111例存活,56例恢复良好,25例轻残,13例中残,17例重残,21例死亡,病死率为15.9%。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变化快,临床症状重,需要尽早确立诊断,正确掌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微骨窗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神经外科收治的共有110个动脉瘤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骨窗入路治疗,100例患者中有31例经翼点入路,19例经眶入路,50例经眶上入路。术中有20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内镜辅助手术,38例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手术共夹闭104个动脉瘤,在术后2周到3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00例手术患者中有95例恢复良好,残疾3例,死亡2例,有效率达95%。结论利用微骨窗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2月~2009年7月间诊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均经头颅CT证实,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37例,其中32例单孔法,5例双孔法,3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d40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但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起病缓慢、颅高压症状等临床特点,诊疗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76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行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行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H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S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HI并发MODS组病死率52.2%(24/46),高于未并发MODS组的34.7%(119/343)(P〈0.05)。②GCS3~5分组MODS发生率为19.8%(25/126),高于GCS6~8分组的8.0%(21/263)(x^2=11.49,P〈0.01);年龄≥60岁组MODS发生率18.4%(20/109),高于年龄〈60岁组的9.3%(26/280)(P〈0.05)。③MODS累及脏器分别为肺脏32例(69.6%)和心脏14例(30.4%);肺部感染率(67.4%)明显高于泌尿系(19.6%)和颅内感染(6.5%)(P〈0.01)。④在MODS中,GCS3.5分组肺部感染率80%(20/25)高于GCS6~8分组的52.4%(11/21)(P〈0.05)。结论SHI并发MODS与GCS评分、肺部感染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最常累及肺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颅内压,控制肺部感染,加强对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治疗可降低MODS发生。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患者入院后第10天GCS及3个月后Glasgow预后分级(GOS)。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第10天GCS及3个月后GOS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0例颅骨缺损患者使用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复查头颅CT,修补手术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30个月,头颅外观形态正常,未出现排异反应、钛网或钛钉松动移位等情况。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修补材料,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塑形,充分止血,预防脑脊液漏,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避免颅骨修补失败。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