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分为超声组、鞋垫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超声组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鞋垫组患者给予矫形鞋垫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穿戴矫形鞋垫基础上辅以聚焦超声波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足踝功能量表(FAOS)对3组患者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FAOS量表各维度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亦显著低于鞋垫组水平(P<0.05);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观察组FAOS量表疼痛评分[(78.20±10.44)分]、日常活动评分[(82.55±7.54)分]、运动评分[(47.85±16.06)分]及生活质量评分[(58.05±21.2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5±0.68)分]显著优于超声组及鞋垫组(P<0.05),同时超声组疼痛VAS评分[(2.60±0.59)分]亦较鞋垫组疼痛VAS评分[(3.00±0.7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步行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聚焦超声波治疗或单一矫形鞋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平衡组、鞋垫组、联合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平衡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平衡组(26例)、鞋垫组(30例)、联合组(27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鞋垫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穿戴全定制鞋垫进行日常活动,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及穿戴定制鞋垫活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测量3组患者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评定患者的踝关节情况,采用动态足底压力分析对患者患侧足底第1~5跖骨头(M1~M5)、足趾区(T1)、内侧足跟(HM)、外侧足跟(HL)共8个区域的均化峰值压力(PF/W)和达峰时间(TPF)进行测量。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CAIT评分、足底8个区域的PF/W和T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及CAIT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平衡组及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7.11±1.58)°,趾屈(29.11±3.49)°,内翻(18.85±3.04)°、外翻(27.44±1.44)°]及CAIT评分改善较为优异(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HL区域的PF /W较低(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2[(3.25±0.24)N/kg]、HM区域[(4.83±0.17)N/kg]的PF/W较高,M5[(0.92±0.16)N/kg]、HL区域[(3.21±0.19)N/kg]的PF/W较低(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鞋垫组M3区域[(74.05±4.21)%]的TPF较高(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3区域[(68.95±2.13)%]的TPF较低(P<0.05)。 结论 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穿戴能有效增加CAI患者患侧多个方向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平衡患侧足部受压情况,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独平衡训练或穿戴矫形鞋垫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进行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RMS、iEMG评估。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排便积分、RMS、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和15 d时,治疗组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iE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5 d时治疗组RMS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均下降,对照组分别高于治疗组31.3%和10.4%。结论:盆底肌康复结合球囊扩张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便秘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何建华  杨振  万绍文  陈良威 《中国康复》2021,36(11):657-660
目的:探索运动平衡仪训练联合rTMS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8例脱落,共32例完成治疗,对照组3例脱落,共3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平衡功能障碍运用动态平衡仪进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动态平衡仪及低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满2个疗程,共24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BS评分、FMB评分、Pro-Kin平衡仪测试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FMB评分、运动长度及运动椭圆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联合平衡仪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上效果显著,较单独使用平衡仪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FES组,每组患者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频rMRI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和FES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测以及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腕、手部分评估。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和rTMS组TMS-MEP的波幅显著强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MS-MEP的波幅为(0.73±0.15)mV,显著强于FES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评分和TAM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FMA评分和TAM评分明显优于rTMS组和FES组治疗后,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患者手抓握、对捏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廖家权  吴波  唐昌敏  何建华 《中国康复》2022,37(12):727-731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腕管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和注射组3组,每组20例。其中冲击波组1例脱落,共19例完成研究,注射组3例脱落,共17例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冲击波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注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类固醇药物的局部注射,联合组患者联合采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满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进行VAS评定和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CTQ)症状及功能评定,应用肌电图进行患侧正中神经诱发电位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及DM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CMAP、SCV及SNA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低于其他2组(P<0.05),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MAP指标明显高于冲击波组(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MAP、SCV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冲击波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注射组VAS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SN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此外注射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回升(P<0.05),SCV、SNAP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CMAP、SCV、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注射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冲击波治疗和局部注射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症状及功能改善,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治疗方法比较也拥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丁振平  何建华  杨振 《中国康复》2023,38(6):374-379
<正>构音障碍是指一组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是由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引起的与言语相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病因常见于脑卒中、帕金森病、脑瘫、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等。构音障碍根据神经解剖及言语声学特点分为六种类型: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相关的痉挛型构音障碍;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相关的弛缓型构音障碍;主要由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失调型构音障碍;以及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和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CIND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丁苯酞组和联合组各43例,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mini-cog 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 指数量表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的mini-cog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以上评分较丁苯酞组提高更显著(均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VCIND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改善作用,是该类患者的择优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