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5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迁移应激的感受。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存在迁移应激,入院前感受表现出思绪与行为紊乱,不信任感;入院时体验为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危机隐患(高度关注环境改变、过分关注医疗仪器噪音)、角色行为冲突及寻求关注与支持(渴望获得家庭支持、对恢复健康的需求增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普遍存在迁移应激症状,且症状表现多为负性体验,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加强家庭支持,降低危机隐患,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自我应对能力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即使采用手术联合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4.6个月,5年生存率只有4%~5%~([1])。寻找胶质母细胞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赖于对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制何首乌提取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 PTSD模型组大鼠以幽闭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低、中、高剂量制何首乌组大鼠造模后分别予以0. 5、1. 5、3 g/kg制何首乌提取物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MWM)评分、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SS)、旷场试验(FT)、高架十字试验(ECT)结果、海马区细胞形态学、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灰度值、核因子Kappa B/抑制蛋白(NF-κB/IκB)通路p65、p IκBα/IκBα表达水平。并在给药大鼠中挑选改善效果最好的剂量组,给予NF-κB激活剂CHPG,观察其对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NSS评分低于PTSD模型组,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在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占比、中央进入次数、水平活动度、开臂停留时间、开臂进入次数高于PTSD模型组。并且3组中剂量越高组大鼠以上指标改善越明显(均P 0. 05)。PTSD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排列疏松、胞浆染色深浅不一、细胞数目减少、体积缩小,存在固缩、变性神经元。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依次改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灰度值低于PTSD模型组;并且3组中剂量越高组大鼠的海马区细胞凋亡灰度值越低(均P 0. 05)。高、中、低剂量组p65、p IκBα/IκBα低于PTSD模型组,且3组中剂量越高组的p65、p IκBα/IκBα表达降低幅度越大(均P 0. 05)。应用CHPG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灰度值显著高于未应用CHPG大鼠(均P 0. 05)。结论 制何首乌提取物可改善PTSD大鼠行为学和海马区损害,并能呈剂量依赖性靶向NF-κB/IκB通路调控海马区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疾病,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就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S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CNS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外泌体简介1.1外泌体的一般生物特性及发现过程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大小30~150 nm膜状囊泡,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通常表现出杯状或碟状的形态[1]。其外膜与细胞膜相似,含磷脂双分子层,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胼周动脉动脉瘤(PAA)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2例PAA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夹闭术治疗,1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完成夹闭或栓塞,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0%,12/25),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6%,3/17)。42例术后临床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夹闭术治疗25例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7例,3~6分8例;预后良好率为68.0%(17/25);栓塞治疗的17例末次随访mRS评分0~2分14例,3~6分3例;预后良好率为82.4%(14/17)。42例术后影像随访4~21个月,中位数9个月;夹闭术后复发率为12.0%(3/25),栓塞术后复发率为5.9%(1/17)。结论 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是治疗破裂PAA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鞍结节脑膜瘤多指起源于鞍结节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前床突、视交叉沟及鞍隔等部位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1]。因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置深在,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毗邻,完全切除肿瘤及神经功能保护难度大[2]。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血肿(sTBI)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 sTBI 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常规组)与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标准组),各32例。比较两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手术前后血清各炎性因子(IL-8、IL-6、TNF-α、ICAM-1、IL-10)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标准组 GOS 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常规组治疗后 IL-6、TNF-α、ICAM-1及 NSE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标准组治疗后 IL-8、IL-6、TNF-α、ICAM-1及 NSE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P <0.01),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常规组术后出现3例脑脊液漏、4例切口疝,标准组术后出现2例脑脊液漏、3例切口疝,二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各炎症因子与 NSE 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可对上述指标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4年12月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HPC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采用额颞入路,1例额眶颧入路,1例额外侧入路。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600~2100 ml,平均1200 ml。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HPC,均接受普通放疗。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例,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动眼神经麻痹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神经康复理疗后改善。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4.8月,无神经系统转移及死亡。结论鞍区HPC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肿瘤易复发,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