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草原  刘希光 《安徽医药》2018,22(12):2311-2314
当前神经外科的进步得益于手术精确性的不断提高,显微解剖及入路的研究是精细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鞍区因其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的生命中枢且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因此手术难度极高,鞍区同时也是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及前循环动脉瘤等的好发部位。目前常用于处理鞍区病变侧方经颅手术入路依据骨窗大小及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微创锁孔入路及联合手术入路。该文就目前常用的鞍区侧方经颅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外伤,尤其是严重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常常导致严重的脑组织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影响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过程,增加致残率。颅脑外伤继发脑积水的发病机制与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阻塞相关,而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纤维化在其发生机制中亦占有重要地位。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对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可以早期诊断颅脑外伤后脑积水,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单纯性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的关系。方法将289例单纯性脑损伤患者分为进展性出血组和无进展性出血组。对其临床表现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资料进行分析,计算NLR和PLR;并对两组间可能影响病情变化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受伤原因、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环池改变、中线移位、血肿类型、合并脑挫裂伤、D-二聚体、NLR、PLR、血小板数、血糖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1.108,P=0.022)为预测单纯性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患者的NLR明显升高。NLR是单纯性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且是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额皮质入路切除肿瘤13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1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脑室继发性血肿1例,癫疒间发作1例,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治疗后好转。随访40~50个月,平均46.3个月,术后病人接受放疗12例,术后48个月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中枢神经细胞瘤并结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最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 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 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华  李爱民  刘希光  周静  仇劲松  高峰  周海 《安徽医药》2021,25(7):1407-1410
目的 探讨经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同侧与对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解剖及临床研究.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2—7月,福尔马林灌注尸体头颅标本来源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颅底解剖实验室,标本15例30侧并模拟眶上眉弓锁孔入路(SEK)进行显露操作,显微镜下暴露颅内对侧颈内动脉远端(D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眼段(OICA)并测量所能观察的最大长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模拟临床处理方法,应用改良的(Salma)模拟夹闭动脉瘤的评分表量化评分.结果 经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可显露动脉瘤位于对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3.67±1.14)mm、对侧大脑前A2外侧段(5.28±0.96)mm、大脑中动脉M1段后方(15.83±0.76)mm、大脑中动脉M2段、未被视神经遮挡的颈内动脉(7.08±2.32)mm、大脑前动脉A1段(14.77±1.45)mm.大脑前A2近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中动脉M2段近端、颈中动脉分叉处下方、颈内动脉未被视神经遮挡的后方和外侧方以及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上、下和外侧方,评估后可操作性几率小于75%,其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结论 模拟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可显露夹闭动脉瘤位于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指向前、后、内侧的大脑前动脉A2段、指向前、上、下的大脑中动脉M1段、指向上、外侧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分叉、指向前、内侧未被视神经遮挡的颈内动脉、指向内侧的颈内动脉眼动脉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6(Prdx6)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1)采用悬浮培养法从新生SD大鼠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巢蛋白(Nestin)的免疫荧光检测;(2)细胞实验分组:溶媒组、Prdx6 1 ng/m L、10 ng/m L、100 ng/m L、1μg/m L组;(3)采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计数各组细胞培养第1 d、第2 d、第3 d、第4 d和第5 d的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4)细胞增殖实验观测各组细胞形成神经球的直径,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5)在细胞分化实验中,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1)体外培养得到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Nestin呈阳性;(2) Prdx6 100 ng/m L组和1μg/m L组神经干细胞形成神经球的直径、吸光度值,以及分化后的NSE、GFAP阳性细胞数与溶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Prdx6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马尾副神经节瘤35例的临床特点以便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为马尾副神经节瘤的患者。并通过检索1989年10月—2017年3月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集原发性马尾副神经节瘤患者35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8.7±1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疼痛21例(60.0%)、仅腰痛7例(20.0%)以及腰痛伴下肢感觉减退4例(11.4%);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19例(73.1%),低信号5例(19.2%),在T2WI上呈高信号18例(69.2%),等信号6例(23.1%),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13例(81.2%);肿瘤涉及椎体单位78个,其中腰椎单位64个(82.1%),与马尾神经根或终丝关系密切,血供丰富;易误诊为神经鞘瘤、室管膜瘤或脊膜瘤等椎管内肿瘤;嗜铬素(Cg A)和突触素(Syn)是该肿瘤病理学检查的特征性标志物;手术全切预后良好,需要长期随访。结论马尾副神经节瘤是一类罕见的脊柱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了解其临床特点是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PRT治疗的43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后3个月以后再次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判定为复发。结果 438例中,术后复发35例,复发率为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典型疼痛、病程≥48个月、既往微血管减压术或伽玛刀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Ⅴ级为PTN病人P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4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比值比进行赋分,总分0~10分,其中0~5分为低风险组,6~10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PRT后复发率0fen[3.30%(7/212)]明显低于高风险组[12.39%(28/22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警评分系统预测PTN病人PR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置信区间0.701~0.913),最佳截断值为6.0分;评分≥6.0分预测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0.939,特异度为0.601,Youden指数为0.540。结论 对PTN病人,如果疼痛不典型、病程长、既往有手术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高,PRT后复发风险高,注意密切随访。基于4个危险因素建立的评分系统对预测病人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临床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