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但普遍存在远期复发率较高的问题。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综合康复疗法(颈椎牵引、推拿、理疗)辅以医疗练功治疗颈椎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脑出血6个月内神经行为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神经行为学得分、患侧病灶周围以及健侧相应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期工作打基础。方法用高血压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根据Bederson评定方法记录脑出血后1,3,6个月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得分;同时在640倍镜下,在患侧脑病灶周围选5个视野对病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进行计数,然后算每个视野的均数和标准差;在健侧脑的同样部位也进行同样的计数和统计。结果(1)3个月内,正常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从7.2±0.7下降到6.3±1.5(t=3.0689,P<0.01),6个月时下降到5.8±1.8(t=4.0982,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3个月内从8.5±0.7下降到7.3±0.9(t=3.5968,P<0.01),6个月时下降到6.1±0.5(t=8.0134,P<0.01)。(2)所有脑出血组术后6个月出现脑萎缩和脑皮质变薄。(3)所有脑出血组1,3,6个月时病灶周围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胶质细胞数量均较术前大量增加(P<0.01),且以3个月时为高峰。(4)神经行为学改变与患侧、健侧胶质细胞数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联系r=0.9879(P<0.01)和r=0.734(P<0.01)。结论(1)脑出血后确实存在着自然恢复的现象。但同时出现的脑萎缩,脑皮质变薄的现象提示似乎神经行为学的改善与脑皮质的功能关系并不大。(2)6个月内病灶周围的胶质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4.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和缓解,非手术疗法已成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进一步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进展状况,以指导其实践工作。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0-01/2004-04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0-10/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同时手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牵引治疗、手法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RCT。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为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文献,从中抽取有代表性的28篇,排除的26篇中,有1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资料28篇包括3070例患者,分别对应用上述7个方面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者予以评价。结论:非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综合治疗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 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往往因膝关节被石膏固定时间过长,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日常生活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我科应用蜡疗和音频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高血病背景,研究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胶原酶和肝素脑内尾状核定点注射建立脑出血模型的方法。方法高血压大鼠模型先使用双肾单夹法来初步建立,20周后注射胶原酶和肝素脑内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出血大鼠模型使用不同药物浓度配伍和注射剂量的结果分别进行了2、24、48h,1个月的整体观察和显微镜下结构形态学观察,并就在脑出血模型制作中正常大鼠模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神经行为学,死亡率,对脑出血耐受力及自然恢复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第1次手术4周后,实验组血压从(110±4)mmHg升至(164±6)mmHg(P<0.01),20周后基本稳定在(178±6)mmHg。第2次手术后2h,形成直径3mm的血肿区,术后24h基本形成直径3mm的血凝块。注射药物配伍胶原酶0.5U/μl,肝素为5U/μl,注射剂量为0.8μl的实验组具有死亡率较低(2/30),神经行为学得分改变较小(由急性期的7.8±0.8到1个月时维持在8.5±0.5)的特点。结论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建模较用正常大鼠建模模拟性更好,神经行为学改变的结果更稳定、持久,受自然恢复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对158例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用针刀在脊神经腰段后支主干穿出骨纤维管处进行松解,术后行小关节定点斜扳。治疗后随访2年,其中优90例,良44例,差24例,优良率86%。结果提示针刀治疗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吴小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9-1929
对158例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用针刀在脊神经腰段后支主干穿出骨纤维管处进行松解,术后行小关节定点斜扳。治疗后随访2年,其中优90例,良44例,差24例,优良率86%。结果提示针刀治疗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龙耀斌 《内科》2007,2(4):501-503
目的探讨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前庭旋转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训练6次,共4周。评价指标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前和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4周后治疗组的平衡、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具有更佳的疗效,且平衡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