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亮华 《中原医刊》2004,31(22):39-3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腰腿痛病症,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外伤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我科自1998年10月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廖亮华 《河北医药》2004,26(6):487-487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本文80例采用分析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肢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U,对患者的上下肢肌痉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分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nh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痉挛肢体肌张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改善ADL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延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根据介入的时间将57例患者分成早期组(29例)和延迟组(28例).两组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 早期组Mayo肘关节评分(P<0.01)、ROM(P<0.05)均优于延迟组;两组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对照组分别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眼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眼针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眼针针刺,认知训练组患者则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眼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OTCA视运动组织能力评分[(23.65±4.26)分]、知觉能力评分[(21.13±2.31)分]、思维运作能力评分[(18.66±4.45)分]、注意力评分[(3.31±0.41)分]、总分[(70.41±5.87)分]及MBI评分[(79.31±6.67)分]亦显著优于眼针治疗组及认知训练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斜颈患儿干预时机、颈部包块大小及旋转受限程度对本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根据开始治疗年龄分成15~30 d组(n=14)、31~90 d组(n=33)、91~180 d组(n=13);根据胸锁乳突肌血肿大小分成<1 cm组(n=21)、1~2 cm组(n=35)和>2 cm组(n=4);根据颈部被动活动度受限程度分成旋转受限≤30°组(n=33)和旋转受限>30°组(n=27)。所有患儿均采用碘离子导入、音频电疗和牵伸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经过1~6个月治疗后,15~30 d组优良率为92.9%,31~90 d组优良率为81.8%,91~180 d组优良率为62.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锁乳突肌血肿<1 cm组优良率为95.2%,1~2 cm组优良率为80.0%,>2 cm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93.9%,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7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始治疗时间、颈部包块大小、转头受限程度均影响患儿疗效,且干预时间越早、包块越小、转头受限越轻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51-52
相关资料表明,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60%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后3~6月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包括康复治疗、传统的中医意念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等方法及对未来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后即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每疗程14d,共治疗2疗程。于治疗前后,痉挛采用Ashwovth痉挛量表,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8d后,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偏瘫肢体痉挛评分都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