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方法对以CCl4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兔行MR常规扫描及DWI检查,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其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在b取300、600、1000s/mm^2,比较各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的变化情况。结果在b取300、600s/mm^2无肝纤维化组、轻中度纤维化组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的SI与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b取1000s/mm^2,仅SI值随肝纤维化组别升高而升高(P(0.01)。b取300s/mm^2,ADC与EADC值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实验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时肝内水分子弥散受限,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高,水分子弥散能力逐渐减低。在选择合适b值的情况下,MR-DWI可成为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9例,病灶最大直径2~7 cm(平均4 cm).17例良性病灶中,结核7例,肺脓肿3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炎性假瘤1例,曲菌球1例,错构瘤2例,病灶最大直径2~5 cm(平均3 cm).采用GE Lightspeed Qx/i Extra 8排探测器螺旋CT,电影模式,层厚5 mm/4层.扫描时间1 s/圈,数据采集时间40 s.非离子对比剂(300 mgI/ml)5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速率4 ml/s,延迟5.6 s.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良恶性比较以BV和P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2和P=0.000).若以BV值≥6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则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4.7%,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为100%.以PS值≥30作为恶性病变域值,灵敏度为86.2%,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为79%.结论螺旋CT肺灌注在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大的帮助.灌注参数以BV和PS为佳,BV的敏感度高而PS的特异度高,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肺部球形病灶CT、MRI和PET的综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CT、MRI、PET在肺部球形病灶中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有CT、MRI、PE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肺部球形病灶。结果 分析CT、MRI及PET三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并进行比较 ,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0 .377和 0 .7)。通过CT、MRI、PET的互补 ,在 4 4例肺癌中 ,仅 1例误诊 ,2 1例良性病变中 ,诊断正确的有 19例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7.7%、90 .5 %、95 .4 %、95 .6 %和95 %。结论 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 ,有助于提高肺部球形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赵振军 《循证医学》2011,11(4):226-228
这次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有以下几个亮点。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薄层扫描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正常人。CT设备使用GELightspeedQX/iUltra。扫描层厚1.25mm,重建间距0.65mm,扫描速度0.5s/圈,螺距0.875,床速8.75mm/圈。造影剂含碘浓度300mgI/ml,注射速度3.5ml/s,总量80ml,延迟18s后扫描。结果1.25mm薄层重建,肺动脉三、四级、五级及六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100%、100%、75%及3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第三~五级肺动脉。  相似文献   
6.
双侧乳腺同时磁共振扫描序列及扫描方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同时MR扫描的序列及扫描方位在乳腺病变MR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0例乳腺病变常规SPGR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平扫。注射Gd-DTPA后采用3D-FSPGR序列行双侧乳腺矢状位同时动态增强扫描。结果SPGR序列T1WI平扫信噪比好,时间短,但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分辨率不及FSE序列T2WI。动态增强3D-FSPGR序列显示病变最敏感,可以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明确的病变,而且可根据病变的增强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定性分析。FSE序列T2WI冠状位压脂对腋窝区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结论双侧乳腺3D-FSPGR序列是乳腺病变中最有价值的检查序列,轴位及矢状位是乳腺检查中的基本位置,冠状位可以良好地显示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动态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结果X线改变呈多样性,以肺间质性炎症开始,可进一步累及肺实质;不同X线类型为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部分病变经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少部分出现一过性进展;少数残留条索、斑点或小片状影.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疑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平片和CT资料.结果19例中,CT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改变的有8例(42.1%),根据CT典型征象作出其他疾病诊断的有11例(57.9%).结论CT的应用,可以缩小诊断范围,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BFH的影像表现.全部患者均经X线检查,其中MR检查6例、CT检查4例.结果 11例BFH均为单发病灶,9例位于下肢,其中胫骨5例、股骨3例、腓骨1例;1例位于胸椎,1例位子骶骨.11例X线平片表现为偏心性(7例)或中心性(2例)溶骨性骨破坏区,边界清晰,薄层骨皮质完整,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边;4例CT平扫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3例位于膨胀的骨壳内,2例位于胫骨及1例位于胸椎的病灶穿破骨皮质,胸椎病灶形成软组织肿块;所有的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6例在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骨BFH的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