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遭受损害并使其运动、感觉、反射等主要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损伤[1]。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髓损伤后的导尿方法已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2.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发病率高达40%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吞咽障碍日益被神经病学界、神经康复界所重视,吞咽障碍的康复已成为神经康复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终身靠鼻饲进食。为此,本研究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冰刺激、低频电刺激、电针刺激等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 ,患者表现为双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 ,尤以痉挛性截瘫最为常见。痉挛的存在不但给病人造成痛苦 ,而且严重影响运动功能 ,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严重者长期痉挛甚至可引起关节强直、压疮等并发症 ,增加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 ,也给护理带来困难[1— 2 ] 。痉挛的评定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用药 ,制定训练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有效的评定方法 ,尤其是量化的评定方法。现今国际通用的Ash worth量表法[3 ] ,虽然方法简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别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兔腰神经根经慢性压迫和炎症刺激后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15只),实验组又分为损伤后10d、30d和90d组。取兔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放入内径1.5mm、外径2.5mm、管壁带孔的硅胶管内,压迫左侧L,神经根,实验组各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0d、30d、90d取材,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10d组中,经压迫和炎症刺激后神经根与DRG胞膜水肿,内膜间隙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变性、坏死及小胶质细胞“嗜神经”现象;DRG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含量减少,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脱落,线粒体肿胀;细胞核常染色质淡染且分布不均匀,核膜皱褶。30d组DRG胞膜稍增厚,节细胞染色不均,部分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DRG溶酶体与滑面内质网含量增多,线粒体肿胀,嵴部分消失,核仁浓缩偏向一侧。90d组DRG胞膜明显增厚,节细胞内纤维样改变:溶酶体及滑面内质网含量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消失,核仁浓缩居中。结论 神经根慢性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可导致神经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神经纤维增生等神经变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受压模型,观察在恒定压力下培养24h和48h后神经元形态和活性的变化,评价这种神经元压力培养模型的优缺点。方法将培养的新生大鼠DRG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受压24h组、受压48h组,在80mmHg压力的密闭环境中培养相应时间后观察各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形态学特点,并用MTT法分析各组神经元细胞生长活性的改变。结果加压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DRG神经元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超微结构示48h组和24h组较正常组线粒体肿胀明显,粗面内质网缩短、变少,游离核糖体增多,部分核固缩,神经元代谢水平下降,MTT法比较加压前、后各组细胞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压培养未使细胞活性发生显著改变,此模型可观察机械压力单一因素对神经元的影响,有望成为一种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机械压力对DRG神经元的影响的有效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物理因子促新乌头碱(MA)透皮吸收的效果,同时测定新乌头碱透入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新乌头碱的色谱峰(Y)与含量(X,μg)的标准曲线。选取成年大鼠28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分别在直流电场、低频脉冲电场、超声场及自由透皮条件下进行离体鼠皮的透皮吸收实验。分离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建立离体透皮吸收模型,采用V-C渗透池,将离体鼠皮置于供药池及接受池之间,角质层面向供药池侧。以含生药3 g/ml浓度的生川乌提取液作为释放液,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0,20,30,40及50 min时从接受液中取样,根据已求得的Y-X标准曲线测定各取样液中新乌头碱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t,min)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Q,μg/cm2)。通过Q-t曲线图求得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渗透速率(J,μg·cm-2·min-1),并以此为参数观察不同物理因子干预条件下新乌头碱的透皮吸收状况以及药物透过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开始后50 min内,检测到自由透皮组、超声促透组、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的渗透速率J分别为4.168, 6.111,12.268及12.623μg·cm-2·min-1;对各组的曲线渗透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超声促透组和自由透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分别与自由透皮组比较,发现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流电促透组与脉冲电促透组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均呈持续性增长。结论在体外透皮吸收过程中,超声对新乌头碱的促透作用不大,直流电和脉冲电的促透作用较明显;直流电与脉冲电促透作用两者间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自实验开始后50 min内,其新乌头碱的透皮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7.
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救医学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患者的生命,但部分患者由于脑损伤严重而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目前国内外治疗PVS的方法较多,但尚未发现能促进患者感知能力恢复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对PVS患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是不够的。为此,我们采用促醒训练、高压氧、电针、正中神经电刺激及药物等对PVS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患者16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电针刺激及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等的监测来评价疗效.结果 5组患者经2个月的治疗后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生活质量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电针刺激及综合治疗均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患者16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电针刺激及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等的监测来评价疗效。 结果5组患者经2个月的治疗后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生活质量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电针刺激及综合治疗均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山东省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现状,并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降低输液使用率。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山东省内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应用的相关情况。调查内容包括2021年1月1日至5月31日时间段内总出院人次、脑卒中患者出院人次和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包括静脉输液药物、原因、输液时间、用药天数等);静脉输液对康复治疗效果、脑卒中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的影响,以及所在医院对降低静脉输液率的态度和有效措施等。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山东省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为31.72%,静脉输液药物种类以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为主。输液时间短对功能恢复未产生不良影响;输液时间长会影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功能恢复,导致其并发症增加。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日均费用较无静脉输液患者显著减少,药占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无静脉输液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输液提高了药占比,且长时间输液影响功能恢复,对康复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静脉输液使用率,规范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