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3岁7个月。因腹痛、腹部触及一包块入院。查体:触诊包块质硬,无明显压痛,活动度较大,随患儿体位改变可由右腹部移至左腹部。入院行 CT 检查示:右上腹部实性占位。超声表现:右中上腹测及一范围约6.7 cm×5.3 cm×5.0 cm的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呈分叶状,回声不均质,以低回声为主,团块中心呈“麻团”样中低回声并向其左侧延续为长约2.0 cm、宽约1.0 cm的中等回声条带状结构,条带状结构呈蒂状与腹腔肠系膜相连,相连肠系膜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蒂内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为源自肠系膜的动静脉小血管,团块内可测及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动态观察团块随腹腔肠管蠕动及体位改变而移动,可由右中腹移至左下腹。增厚肠系膜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1.0 cm×0.6 cm,边界清,内回声均质。上腹部肠管受压移位,肠管蠕动正常,无扩张、积液征象。腹腔肠间隙测及少量游离性液性无回声区,内透声可。超声提示:①肠系膜实性占位性病变;②腹腔积液(少量)(图1~3)。手术所见:距屈氏韧带约100 cm 处小肠系膜有一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约8 cm×6 cm×6 cm,包块基底部与肠系膜相连,沿包块基底切断肠系膜切除包块,肠系膜根部有多个肿大淋巴结,游离取出肠系膜根部肿大淋巴结。免疫组化:ALK (+),Vimentin (+),actin (-), desmin(部分+),bcl-2(-),S-100(-),Ki-67(阳性率<10%)。病理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超声资料。结果 52例中,肠闭锁28例,肠狭窄24例。超声检出先天性肠闭锁25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9.29%(25/28);检出先天性肠狭窄2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91.67%(22/24)。结论 超声检查简便、安全、迅速,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前、后左心功能变化,探讨儿童OSAHS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及QTVI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定手术对儿童OSAHS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AHI将经PSG确诊的55例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OSAHS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39例中、重度OSAHS患儿接受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将其中25例术后随访6个月再行PSG及QTV1的患儿设为实验组;选取20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QTV1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术前0SAHs中度及重度组Va高于对照组,重度组Ve/V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HI及Va均降低,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Va手术前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OSAHS患儿早期有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二尖瓣环QTVI技术参数能够敏感反映OSAHS患儿左心功能早期改变,在判断左心功能早期变化方面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可使心肌功能障碍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4.
5.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25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25例超声表现均为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套环内可见异常肿块回声。28例幼年性息肉及2例幼年性息肉病见中低回声肿块伴小片状或类圆形无回声区;19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见"车轮样"、"放射状"分布或高低回声相间的肿块回声;18例肠重复畸形见囊性肿块,壁厚呈"双环"或"三环"征;17例梅克尔憩室见结节样改变或异常形态的肠襻样回声;11例过敏性紫癜见肠壁明显增厚、血供丰富;6例阑尾炎见管状低回声;5例肠道淋巴瘤见肿块样极低回声,血供丰富;2例回肠腺肌瘤见椭圆形混合回声肿块,低回声区内呈多囊腔样征象;2例脂肪血管瘤见肿块回声;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见高回声肿块伴片状低回声区及无回声区;1例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肠系膜根部见不规则中等回声肿块,边缘可见蜂窝状小囊腔;1例多发性息肉型海绵状血管瘤见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例肠壁及系膜血管发育畸形见囊性肿块;1例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0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管壁增厚,血供减少或缺失。结论 超声可明确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D患儿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35例HD患儿超声扫查均显示痉挛的结肠段瘪陷、走行僵硬,近端肠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充满气粪混杂回声,后壁衰减明显。结论超声可作为筛查、诊断小儿H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结肠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超声或结合生理盐水灌肠后超声检查的结肠息肉患儿46例,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对超声检出结肠息肉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患儿46例,其中单发息肉44例,2枚息肉2例;7枚息肉直径≤1 cm,38枚>1 cm且<3 cm者,3枚≥3 cm。超声诊断息肉患儿43例,其中单发息肉42例,2枚息肉1例;超声漏诊3例(4枚息肉)。超声检出息肉的总敏感度为91.67%(44/48),其中对直径>1 cm且<3 cm、≥3 cm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97.37%(37/38)、100%(3/3),明显高于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4/7,57.14%)。 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等特点,可作为检查小儿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了1例10岁男童, 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 合并左心房瘘道形成, 且左心房瘘道口逐渐增大,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典型, 可明确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大小、瘤体随心脏周期的形态变化、有无瘘道形成以及其他并发症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高频超声与食管造影诊断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E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诊断EA患儿的术前食管高频超声及食管造影资料,分析术前食管造影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术中结果显示,98例EA中,3例Ⅰ型,31例ⅢA型,60例ⅢB型,4例Ⅴ型。食管造影诊断91例(92.86%,91/98)EA,仅对其中8例做出分型诊断;漏诊7例。高频超声诊断98例(100%)EA,3例Ⅰ型、27例ⅢA型、63例ⅢB型、1例Ⅳ型、4例Ⅴ型,且与术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P<0.01),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s=0.82,P<0.01)。高频超声测量ⅢA型、ⅢB型EA远、近侧盲端距离与术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4、-0.675,P=0.478、0.501)。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判断常见的Ⅲ型EA,相比食管造影更宜作为术前诊断EA的常规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阻黄行PTCD和超声造影37例,超声引导下穿刺胆道并置入引流管.将SonoVue溶液经穿刺针注入后,观察SonoVue微泡在胆系、肠道的流动和充填情况.所有病例均于术后2~12h行X线胆管泛影葡胺造影.结果 胆管超声造影(USC)和传统的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在判断胆管梗阻程度、对肠道的显示(x2=0.5,0.50>P>0.25)及胆管分支级别(t =0.697,P>0.2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C对胆囊的显示率低于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0.01>P>0.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PTCD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所在部位及管腔梗阻程度,实时观察引流管的有效引流范围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为实现胆管最有效引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