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一致性及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善的40例AD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显示的AD破口数、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距离、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胸主动脉直径、主动脉夹层累及的范围及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累及情况、真假腔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状况、行覆膜支架后内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测AD破口数、破口距LSA的距离、胸主动脉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DSA发现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的例数分别为16例(40.0%)、6例(15.0%)和15例(37.5%)、6例(15.0%),两种方法在检测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时的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可检测出夹层血栓、动脉壁钙化,而DSA无法显示。40例AD患者行TEVAR 34例,覆膜支架置入后DSA即刻检测发现内漏者11例(32.4%)。结论 CTA、DSA两者对诊断AD有较好的一致性,对TEVAR术前、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20例(23条下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血管旁路移植术。同时,术中行下肢动脉造影12条,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结果术后22条下肢疼痛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疼痛减轻。21条下肢动脉移植物通畅。术中造影发现2例流出道较术前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修正手术方案,2条胫前、胫后动脉近端闭塞而行序贯旁路手术。结论对于膝关节以上动脉闭塞采用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有较好的效果。术中动脉造影对于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手术中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4例血管手术中血管造影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术中造影的24例患者中有6例发现有残留血栓、静脉扩张不满意、吻合口狭窄等问题,5例经处理后再次造影远段显影良好,1例未再次处理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术中造影在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可在术中对手术效果进行即时的评价,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且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医源性血管损伤(IVJ)是外周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选取我科处理的51例血管损伤,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处理血管损伤51例,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31~78岁,平均52.3岁。从损伤到血管外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83+成熟树突细胞(mDC)和CD11b+耐受性树突细胞(tolDC)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分布。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内膜标本20例,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83和CD11b阳性反应血管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CD83+mDC和CD11b+tolDC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内膜斑块、泡沫细胞以及新生血管周围,成熟的CD83+mDC细胞密度(8.34±1.20)个细胞/HPF较CD11b+tolDC细胞密度(5.31±1.24)个细胞/HPF高。结论 CD83+mDC和CD11b+tolDC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均有分布,mDC的增多和tolDC的减少可能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5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平均49.8岁。5例均为右侧,肾静脉型(Ⅰ型)1例,肝下型(Ⅱ型)2例,肝内型(Ⅲ型)2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1例因癌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术中死亡外,余4例手术顺利。1例癌栓侵犯腔静脉壁,术后局部复发和肺部转移,17个月死亡。其余3例分别随访7个月、9个月、2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共识C、D型长段病变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腔内治疗的32例(34条患肢)TASCⅡC、D型长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5.3%(29/34),单纯PTA治疗5条患肢,PTA加置入支架成形治疗24条患肢,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24枚,其中4条患肢行中转旁路手术,1条患肢患者腔内治疗失败转行膝上截肢。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的29条肢体有27条肢体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18个月),随访率93.1%(27/29),足背动脉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4上升至0.8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ABI由术前的0.45±0.12上升至0.9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动脉通畅率88.9%(24/27),保肢率96.3%(26/27);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77.8%(21/27),保肢率88.9%(24/27)。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C、D型长段病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本组利用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对DVT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治疗效果及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例1,男,70岁,右上肢无力5年余,近2年反复出现眩晕、活动后有时出现黑朦并摔倒。头颅CT检查无异常。体检发现右侧腋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无搏动,右颈动脉搏动减弱。左上肢及左颈动脉搏动良好。DSA检查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造影剂自右椎动脉流入右锁骨下动脉。诊断为右锁骨下动脉硬化性闭塞伴窃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